走过清秋

时间:2012-10-08 09:07来源:新华副刊 作者:金宏,仇厚琴 点击: 载入中...


    几番清秋过,几番感悟多:“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是秋风的平仄,是秋水的逸乐,是秋月的绵和……留下清秋一首歌。

 

 

    平仄秋风

 


    秋风是巨笔,大地是画纸,山川河流留下平仄墨迹。


    秋风拂过,驱赶夏日的繁华与狂热,带来“树树秋声,山山寒色”;澄清天空积云与雾霭,喚醒 “长空万里送秋雁”;吹红簌簌着响的枫叶,掀起堤决波涌的松涛,更迭“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秋风刮过山坡,梨叶一片片飘落,晒满地,铺一床新绒毯,踏上去软软的,恨不得栽几个筋斗,打几个滚。黄橙橙的梨从夏日葳蕤叶裹中彰显出来,日臻成熟,压得树杆弯了腰,沉得枝条酸了臂。栗树換一身老气横秋的新装,深深浅浅的旧色,时有蛀洞。刺球龇牙咧嘴,却含英咀华,那褐色翡翠,逗人惹目。柿树凋敝,玛瑙缀满枝,灯笼千手提,彤红耀眼,馋嘴涎滴。时有小鸟,啄破红衣,吸吮果汁……


    秋风掠过荷塘,荡涤了春天的小荷出水尖尖角,蜻蜒戏水落上头的勃勃生机与童趣;抺去了夏日的碧海接天点点红,芬芳扑鼻游人醉的繁茂与诱惑;带来了“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的趺宕与惜别。秋是可爱的,李商隐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雨打残荷,不像夏日“扑扑”的响彻与干脆,却有“沙沙”的穿透与缠绵。细细密密的穿针引线声,连成一片,汇成一曲,是那样的撼人心魄。它在向大地酬谢赐恩,向人们赏赉福音。残荷低垂,脱绿嬗变,退让莲蓬,凸举拳头,张开眼眶,转动眼珠,然后褪去褐胎,显露白白胖胖的莲子。这莲子呀,似枚枚玉石,如颗颗珍珠。绿色食品,上乘佳肴。它不仅走进了北京的中南海、上海的东方明珠塔,而且走进了华盛顿的白宫、阿灵顿的五角大楼,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圣彼得堡的夏宫,伦敦的唐宁街、苏格兰的爱丁堡 ……鹭鸶般细小的脚下,却踩着长长的、粗粗的莲藕。它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博得了大众的青睐,不仅登上了大雅之堂,还步入了千家万户。而那时的荷塘,水浅浑浊鯽鱼多,倏地一声起旋涡,不喂饲料无激素,微生物养肥鲜活。


    秋风吹过田野,一片片金色的稻穗倒挂金勾,像位学识渊博、事业有成、谨言慎语的谦恭老者,沉稳地躬着背,垂着头;一畦畦叶蔫果熟的豆荚,腆起胀鼓鼓的小肚皮,那样的自鸣得意,那样的沾沾自喜,看,笑得连嘴都合不拢;攀爬在篱芭墙上的丝瓜藤,虽然失去了夏日的蓬勃,却仍然顽強地摇摆着黄黄的、毛茸茸的喇叭花,生出嫩嫩的、小小的丝瓜宝宝……


    秋,从早春鲜嫩的向荣,经历了整个酷暑,一直历练到风吹平仄起,歌罢到今日。它啦,把丰收、把艳丽、把最美献给人间。


    清秋,你是对夏的答谢,给冬的储备。

 

 

    绵和秋月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苍穹是月栖家园,浩空是月翩舞台。月是诗人写生的物象,也是寄情的意象。杜甫淡雅写秋月:“天上秋气近,人间月影清。”


    对月有大写,也有细描。


    北宋道士施肩吾,重墨浅写“半月”出,谁人凝眸不叹服?“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好个“松衔半月” ,妙到极处!美到极至!与其媲美,吴谦牧诗:“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这“ 衔”这“悬”,锤炼成金!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白描,又岂不妙哉!张先“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风拽影舞,醉倒池禽,酣晕读者。诗人盼月心切,总是牵肠挂肚,也吐露出他们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朋友,举杯相问。李白诗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窥诗诗心见,情深深,意绵绵,写月思月不断篇。


    秋夜,皎月凌空的洞庭湖,澄彻透明。与素月清光交相辉映,宛若琼田玉鉴,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意境。刘禹锡临湖挥毫,赋诗《望洞庭》,中有:“湖光秋月两相和” 。笔,缀花添色;诗,蕴意悠长。巧合“两”字,工炼“和”字,目呈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画境。而且,欲寄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予读者。接下描摹风去湖静,迷迷蒙蒙的湖面犹如未经磨拭的铜镜。因此续笔:“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珠联玉映,形象贴切,绘出千里洞庭一望无际,风平浪静,温柔安宁的妩媚。月光映照别具朦胧之美,妙笔生辉补足“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境。予人予事予社会“两相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反,南唐后主李煜笔下的月,恰似一柄白刃:“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心事茫茫,月似弯刀,剜却的是心头肉。此刻,爱国之情,亡国之恨怎能了?


    另一种心境,夜行伴我月。月照影出,谁写《影》诗,如此缠绵:“旷野独人行,紧随有个影。我行他不停,他停我不行。快,他跟,歇,他等。心中有个影,对他情最倾。再苦再累心也诚,再长再远路不分。一生只为这个影,因为缠绵太痴情。”


    浩月如歌,千人唱来万人和, 对月的祈盼与向往莫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清秋,一首五谷丰登诗,一轴壮丽山河图,一本托情寄望书,让人享受,让人观赏,让人品读。

 

 

    逸乐秋水

 


    秋水是猫的眼睛,清澈碧透;似飘逸的素绢,洁白无瑕;与长天共色,融云霞一脉。它,予人逸兴。


    寄情秋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屹立滕王阁,眺望寒气紧锁的清潭,借秋抒怀,以潭寄情,发出感慨。刘长卿秋日游休禅师双峰寺描绘丹青:“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清澈寒冷的潭水中,连日的秋雨催生出青青的苔藓。眼前这幅挂图,品味生情趣,读罢有逸乐。刘得仁在池边夜宿,那窗前,那庭院,那树下,那潭中池里,月在沐浴,星在戏水。他诗兴勃发,吟出佳句,恰似水墨国画:“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潭,秋天的清潭,吸引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抹脂,为你描眉。因为你呀,清澈,无瑕。好心的诗人,托情秋潭,祈朌相知相识共有一颗纯洁的善心,一双明亮的慧眼。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漫步深秋草叶黄
  • 浪淘沙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