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06年《狼牙山五壮士》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重新又回到了上海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并一直延续至今。
凤凰卫视3月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2003年岁末,商务印书馆恢复了中断五十多年的语文编辑室,出版了一套名为《青春读书课》的系列语文读本,著名学者钱理群亲自为丛书作序,并且大力推荐,而这套自成体系的语文读本,随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家莫言评价说,假如35年前我能读到这样一套书,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这套出自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严凌君的语文读本,让人们似乎看到了语文的另一种样态。
解说:“做一个人有求知的权力,如果你不珍惜这种权力,就是自我贬低,就是对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的羞辱”。这是编者严凌君写在丛书前言的一句话,为了这种求知的权力,严凌君为这套面向中学生的语文读本,选入王进喜的劳动号子,也选入崔健的摇滚歌词,选如孔子、老子,也选入尼采、叔本华,选入《人权宣言》《独立宣言》也选入《共产党宣言》,在他的书里,没有界限和禁忌,只有对青年的敬畏和对智慧的尊重。
严凌君(深圳市育才中学语文教师):我终极的想法,是想学生通过阅读丰富的文本,有一个自我追求的动力和激情,在读本里面,我不给学生一个最终的标准答案,因为很多东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我给你提供一种思路,多种选择,我让你向学生展示文化的丰富性,在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取舍。
今天我们说说这个书信,什么叫信,这个字拆开来看是什么,人言也,古人造字充满了智慧,而且有非常多的深意在里面。人言为信,这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想到很多的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千金一诺,是不是?那么是古人对于你说出口的话,是非常看重的。
解说:这就是严凌君的青春读书课,这门课他已经教了11年,在这里身为教材编写者的严凌君,与孩子们心灵相对、坦诚沟通,没有居高临下的教化,没有对灵魂的刻意塑造。
学生1(深圳市育才中学):我们平常上的语文课给我感觉,说实话真的是比较无聊吧。
学生2:当听到说有人要讲语文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一件好可怕的事情啊,这应该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但是我认识老严之后,我会觉得他讲得课应该会给我不一样的感受。
学生3:就是他告诉你的就是语文其实很大,语文其实很过瘾、很好玩。
解说:今天这些孩子丝毫不掩饰,他们对严凌君及其语文教材的喜爱,而就在踏入严凌君的青春读书课之前,语文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如言说中这般令人憎恶,产生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文中那些蕴藏着的秘密。
2008年天涯上一篇《818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吧》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文中列举的一些删改的文章片断,让很多人惊奇的发现,原来那些承载着他们青春记忆的语文课文,竟然有着如此不为人知的秘密。
《红楼梦》选段《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与薛蟠抢女人不成,反赔了性命的冯渊竟然是同性恋,被删除的片断说其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而朱自清的《河塘月色》中采莲少女荡舟出湖时原来并非载歌载舞,而是高唱艳歌、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也一度被剪除。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一段,也因为毛泽东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就此告别语文课本。
刘国正(原人民出版社编审):不符合程度不符合习惯,不符合当时的思想教育的要求,比如说朱自清先生的那个什么《河塘月色》,当时删了几句关于谈女性的话,那么到现在看来就不一定删了,在当时觉得这对孩子的教育不利,可以不要。
张厚感(原人民出版社编审):另外那个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有点抒情,排比句很多这样,我们战士怎么样,怎么怎么排比,那段写的不错,其中有两句不是当你往孩子嘴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跟爱人散步的时候,你感觉到很幸福,是吧,就意思说,有志愿军打仗,就是给你创造和平的生活的,这两句就删了,本来这两句也没什么,但是现在觉得更不协调啊,都应该硬梆梆抒情啊。
解说:这些隐藏着课本里的秘密,其实广泛存在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它在全国被统一使用,伴随并影响几代人的成长与思想。
蒋方舟(作家):我最近在读闻一多和朱自清,就我之前很少读他们,因为我只在课本上读他们,读朱自清的什么《背影》闻一多的《死水》都是这种,但是我现在开始重读他们的文章就是排去课本上面选的那些,我开始读他们专业,比如说闻一多他写他的唐诗评论,然后朱自清的一些他的一些文学评论,我发现他们在那个革命的背景之外,他们其实在这个专业水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是课本不会选他们专业性最高的代表作,而是选他们应时而作的,在那个背景下,在那个特殊环境下,所抒发的,可能跟他们气质根本不符的文章。
解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社会的渐次开放和进步,一些篇目中被删去的词句开始逐步恢复,越来越多的禁忌开始成为常识,而同时,一些基于现代文明价值的新禁忌开始产生。
《武松打虎》是否有违动物保护法,《背影》中的父亲是否不遵守交通规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否太过暴力,这些原本没有禁忌的课文,在新世纪却引来了一片争议之声。
秦兆基(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因为有好多东西和古人的观念是不一致的,因为文艺作品是反映一个时代的,要学会历史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武松打虎老虎是危害人的,不打不行的。
蒋方舟:作家在写东西的时候,本来就是百无禁忌的,所以在客观上也是要求他的读者应该也是百无禁忌的,觉得不敢选肯定没有什么禁忌,我觉得小孩什么都能读啊。
严凌君:一个东西你越禁锢它,而越是刺激了去摘禁果,你反而坦然的公开的去讨论这个东西,或许会有一种健康的答案。
青春读书课《白话的中国》第一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后来我的钥匙丢了,心灵,苦难的心灵。
陈晓楠:语文教材当中禁忌的破除,考验的不仅仅是编者的智慧和眼界,更是一个社会的成熟度,也因此至今仍有人对《口技》当中的房事片断大皱眉头,也有人对《武松打虎》耿耿于怀,而所有的这些评论似乎也都在证明,在现实的中国,秘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也正因如此,严凌君这套以民间姿态脱颖而出的没有任何秘密的课本,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他的成功为语文教材的改革和推广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解说:在深圳育才中学里,严凌君的办公室,同时也是春韵网站的基地,一意孤行的走到今天,还能够为语文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严凌君很是知足也颇感幸运。
严凌君:我自己一直感觉就是一个堂吉诃德,对,是有堂吉诃德的那种傻劲,也有他那种冲劲,你就是本着一种很单纯的理念,然后不计后果的去做一些事情,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自己真的像堂吉訶德。
解说:1990年,严凌君孤注一掷的辞去教职,从江西来到了深圳市育才中学,因为7年师范语文教师的经历,让他感觉到苦闷和迷茫,而更让他感觉痛心的是他的学生们,还将一代代的把语文如此传递下去。
严凌君:是我在教师范的时候,按我当时的审美能力来说,我觉得我看过这么多好东西,却不能教给学生,我必须把自己觉得没什么意义的东西教给学生,甚至是可能是降低学生审美情趣的这些东西教给学生,我觉得这是对一个当老师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侮辱。
解说《机器人中学》是严凌君选入他青春读书课的一篇文章,作为一名基层老师,严凌君深刻的感受到了当时的语文之痛。
严凌君:其实说老师是灵魂工程师,他其实是非常残酷的一种说法,也就是说我想把这个人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我就可以随意的捏造他,人的灵魂就好象一个机器的,我随便可以拆装组合,我认为这句话挺反动的,反人性的。
李晓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其实人与人之间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把他都通过这么一种应试的这么一种渠道,把他们的思维都给他捋顺了,都给他弄成一种统一化的一种思维,我觉得对我们这个民族是巨大的一种伤害。
解说:1997年在“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批评和议论之声中,严凌君连续向学校打了五次报告,请求让自己开设一门实验性的文学阅读课,而与此同时,他也加紧进行着青春读书课的编辑,他希望借此为语文教材改革探路,也希望语文课堂能够真正让孩子们的青春恢复色彩。
严凌君:所有的一个东西是否能入选读本,一个很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是否能跟我们青春成长相关,我想通过这个读本呢,首先帮他唤醒自我,把孩子从一个麻木的、漠然的状态中,或者是一种混杂的状态中,把他唤。要知道你要爱惜自己,你可以这样爱惜自己,有哪些东西值得你去追求,唤醒他,然后去刺激他帮助他去建设自我。
解说:1999年深圳市育才中学为严凌君印制了这套最早的实验教材,并迅速以民间姿态在各地流传,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试管里,严凌君培育出了一种另类的语文。
严凌君:学校印制出了很精美的校本教材,然后就在我们学校用,而且很快的周围学校的老师发现以后,就想引进到他们学校去用,然后没过多久整个南山局教育局就决定,推广我们其中的一两本书到全区使用,也就是说他在民间的这种自发的东西最后很自然的得到官方的认可。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解说:就在严凌君这种曲线救国般的实验,获得成功时,同处开放前沿的上海,语文教材的改革却阻力重重,2005年因为这篇为许多人所熟悉的《狼牙山五壮士》被撤下上海市新版语文教材,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徐根荣(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主编):马上很快报纸上就铺天盖地了,好像说《狼牙山五壮士》这么一个民族英雄,这么壮烈的故事,这么感动人的,过去很多教材都选这篇文章,为什么你们现在要把这篇文章拿掉,都是这种类型,甚至这个上纲上线,好像这个你这是站在谁的立场上。
解说:种种批评的来势之猛,火力之强都让主编徐根荣始料不及,一篇课文的上与下,竟然上升到了民族立场的高度。
黄王玉(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这个社会心态就非常脆弱,动不起来,动不动,好象如果一动的话,天要塌下来一样。
徐根荣:我当时压力很大,但是也没有任何人支持我,完全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这样一种状态,越讲越讲不清楚。
解说:与《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许多老课文的撤换都会引来社会的广泛讨论,而语文也在这种讨论中,被附加上了层层功能和意义。
洪宗礼(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周总理你在哪里》现在看来,赶不上形势,把它撤掉,撤掉以后仍然有意见,说这个总理我是爱总理的,这个总理在国家是我们国家的形象,还是要放进去,我就把他摆在诵读课文里,摆在诵读课文里,这是有调整的,这个有反复的有调整的。
张厚感:语文啊,你千万不能太过政治化了,一定要学语文,学语文没问题,第二条,语文啊,一定要单纯一点,不要贪多、不要贪新,不要什么都加在语文身上。
解说:2006年《狼牙山五壮士》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重新又回到了上海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并一直延续至今。
身为那场舆论风波的亲历者,上海市小学语文课本的主编徐根荣至今心有余悸,作为一个编了20多年语文课本的老编辑,他对语文课本所牵动的敏感社会心理可谓有着切身的体验。
徐根荣:我们的教学编写当中呢,的确受到旧的影响束缚还是蛮多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够解放,就像我们的,也是我们这套教材的初中部,他们不是选了几篇就是有关这个爱情的这个课文,那就是报纸上就有很多文章,即使是从正面的文章,也觉得这个是不得了的事情,其实就像你刚才讲的,这应该是这个很宽松,很自由的,很正常的事情。
解说:在经历过这样的风波之后,语文的每一次变动都更加小心翼翼,同整个中国的其他改革一样,语文课文的上和下,也最终变成了一种调和与妥协,这种调和与妥协就成为包藏在语文课本中的一个又一个秘密。
解说: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是深圳市育才中学最显眼的标志,从1999年青春读书课开设之日起,严凌君每周都会在这棵树下,挂上小黑板,写上诸如《冷眼热说余秋雨》之类的讲课题目,这门没有学分,没有考试,来去自由,言论更加自由的另类语文课,也总能吸引大批学生前来听课。
严凌君:我在平常的教学里面做的,我说的这些东西,我跟同学们说,这东西可能跟高考没有关系,我首先感谢你们来上一门跟高考无关的课,但是你听完了以后,或许对你的人生有了一点关系,那么既然对你的人生和青春有点关系的话,那或许跟高考还是有关系。我是这样的一个逻辑关系教给学生的。
解说:在《青春读书课》的课堂上,严凌君终于感觉自己找到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尊严,而学生和读者的反馈也让他相信,自己一意孤行历时7年编撰的这套7卷本14册300多万字的丛书是值得的。
严凌君:整个一套书的最初的一本叫成长的岁月,就是给初中生看的,有一个中学的老师就在他们班推荐这本书,然后这些孩子就读了,当天晚上就给我发的邮件,有一个孩子,他说严老师,我是你的书的新的读者,读到到你这个成长的岁月,我兴奋得要跳楼了。
一个初一的孩子对你这本书,读了以后感觉到兴奋的要跳楼了,其理由何在呢?它只是一本教材啊,那么我的感觉就是他在这本书里面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被关爱的人,他可能体会到了读一般的书没有的那种温暖,那种自我爱惜,而觉得这个世界是对他有温情的,是允许他梦想,允许他自由快乐成长的。
情长纸短意欲难舍,古人的书信有些看似短札,但是存在的信息量很大,我们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的了,你发短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效果呢?如果只是要祝老师节日教师节快乐,现在就没意思了,除非你带了你的个性发短信给我,我觉得这是真是张三在对我说话,我收到你的短信才有意义,对不对?所以说我们现在表情的手段更方便了,表情的内容也就随之淡泊了,这是不可以。
解说:青春读书课开设的11年间,严凌君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也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和改变,重新爱上曾经被他们厌弃的语文。
严凌君:我们真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和考试了,这样误了孩子也可能让自己教的没有意义,教的没有兴趣,学生厌学的结果是老师也厌教,当一个最美好的学科,变得对让人厌恶的时候,这是罪过。
解说:在深圳市育才中学上千人的学生中,每年只有差不多一百人会选修严凌君的青春读书课,而且仅限于高一和高二,因为面对激烈竞争的高考,青春读书课,只能也必须让步。
严凌君:能争取一点时间是一点时间吧,这个多一点自由学习的时间,最后你还集中精力高考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你不能上高一,就对着一个目标去冲锋,那实际上就窄化了你的青春了,就把你的青春删除掉了,你就变成一个过渡段了。
洪宗礼:应试教育的这个瓶颈很难突破,应试教育的这个颈瓶不突破,现在一切的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好象都在笼子里跳舞,这个是很难的。
于漪(语文特级教师):所以说台湾作家白先勇讲过,百年中文内忧外患,我是深有同感,就是现在要坚守母语教学的阵地,要能够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跟我们的优秀的这种语言文字,能够撒播到学生心目当中,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十分的艰难。
解说:从最初的蒙学课本到今天各地林林总总的语文教材,语文步履蹒跚地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无论教材如何变化,时代如何流转,语文都要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究竟要为未来中国培养什么样的人。
黄玉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文化人,他需要哪些精神资源,他需要哪些东西,比如说需要爱,需要宽容,需要哪些这类都要有的,需要对生命的关怀,需要如何对待别人,这些东西好的文章就是现代普世价值当中有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在里面有所反映。
于漪:我们的这个编写,应该说从知识体系,能够把它转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习的发展为本,这是极大的进步,因为它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就是目中有人。
解说:作为语文教育最后的受众,学生却始终都是被动的,他们只能用青春默默承担着语文的每一次变革。
学生4(深圳市育才中学):我觉得语文至少可以给我们很美的感觉吧。就是至少可以让我们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是很快乐的,然后这一篇文章可以真正的让我们得到什么感触。
学生3:语文课上老师讲的那些比较陈旧的文章,虽然很经典,但是就是太脱离时代了,就是还是要给点空间给现在的作品。
学生5:语文其实很鲜活,其实很那个,而语文课其实本来也应该达到一个让我们更加喜欢语文的目的,我觉得也就够了。
解说:爱上语文,这是一个简单确又艰巨的要求,或许相比而言,阅读严凌君教材的这些孩子是幸运的,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享受思想的激荡与飞翔,但严凌君的青春读书课代替不了语文课本,也无法应付考试,要让孩子们爱上课堂上的语文,还是个遥远且奢侈的梦想。
在深圳市育才中学里,严凌君除了上他的青春读书课,剩余的时间全部放在春韵文学网站上,他希望用这种方式保护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实实在在地为语文作一些改变。
严凌君:有很多老师跟我发出这种疑问,就说我们即使有这种善良的举动,有多少学生愿意接受呢?我当时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做不了观世音菩萨,我可能普渡众生,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能渡一个是一个,你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你有了这种发出了这种信息,作出了这种举动就会带来一些变化。
因为这个世界不可能,天上掉下一个完美的世界让你在里面居住,让你去寻思这些自己的理想,生活总是充满了许多缺陷和遗憾的,让我们能做一点就是实际上让这个你所讨厌的东西变得好一些。
青春读书课《白话的中国》第一册《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陈晓楠:《相信未来》这是严凌君在他的青春读书课中,选入的诗人食指的一首诗,我们也以其作为全片的结语吧。
在百年语文的道路上,严凌君是一个勇敢的探路者,但他的呈现不能代表全部,也决然不是终点,因此我们还是将希望寄予未来,我们相信未来。是因为我们深以为语文的变革,并非语文自身可以解决,而是取决于以母语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发展,这一任务任重道远,因为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语文都将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