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开行50公里,才到达稍微热闹些的小镇Nida。绕过海港的52米高大沙丘是整个半岛的精华所在。冷峻汹涌的波罗的海首次不被遮挡地出现在眼前。
海滩上的人们并不是来晒太阳的,只有偶尔的人在默默散步,看起来像在低头寻找什么——哦,原来是琥珀。在洁白的贝壳和混浊的海沙之间偶尔会夹杂着小粒的琥珀。虽然颗粒小、纯度差,但偶尔看到也足以让人兴奋。波罗的海的海床下埋藏着大片远古森林的化石,而琥珀就是树脂的化石,它的重量比水轻,通常在一阵大风之后就会浮出水面,最后被海浪送到岸边。
我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努力寻找,但最终一无所获,只找到了一个不知什么时候被海水带来的漂流瓶,瓶里的字条上,用不知什么语言,写着无法看懂的文字。
■ 信息
交通:从北京前往波罗的海三国,最快捷的方式是搭乘芬兰航空北京至赫尔辛基的航班,抵达后乘轮渡前往爱沙尼亚的塔林。你也可以乘坐土耳其航空航班抵达伊斯坦布尔,然后转机前往拉脱维亚的塔林;
住宿:这三个国家都有大量物美价廉的B&B酒店和经济型旅馆,价格从30欧元到100欧元不等,你可以通过booking.com提前预订;
饮食:由于地处寒冷地带,波罗的海三国以高热量的肉类为主要食物,主食则与欧洲其他地方一样,以小麦谷物为原料;
驾车:持有中国驾照,在当地公证处做一份英文公证,随身携带驾照及原件,在租车时出示,便可以顺利租车。波罗的海三国都为左驾右行,全境不收取任何过桥过路费。
货币与物价: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各自使用自己国家的货币,而爱沙尼亚已经加入欧元区,法定货币为欧元;无论使用什么货币,总体来说,除了油价略高以外,其他日常开支的吃住行费用都低于北京。
■ 在路上
第一次吃罚单
100欧元让我再不敢造次
我们走在前往塔林的公路上,由于地广人稀,这里并没有想象中全封闭的高速公路,而是双向单车道公路,用“乡村公路”来形容再合适不过。笔直的公路延伸向远方,路上不见几辆车,偶尔需要超车的时候,需要猛轰油门借道逆行线。两边是大片的针叶落叶林,几乎看不到人,偶尔会经过一片小村庄……
或许是景色太优美,我们有些忘乎所以,刚刚进入爱沙尼亚,便在一个交叉路口处遭遇“伏击”,被埋伏在岔路里交警的手持测速器逮个正着——限速90的路段,我开到了时速136。停车熄火、出示护照、驾驶证、翻译件,接受处罚,为图一时之快,我获得了一张一百欧元的罚单。
吃了异国罚单后,我们时刻注意着路边的限速标志以及仪表盘上的时速表,再不敢造次,中规中矩地在夜晚降临时,来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第二次吃罚单
我“请”了警察吃晚餐
与爱沙尼亚相比,接下来驱车飞驰的拉脱维亚的景色乏善可陈,如果说有一抹亮点,那或许就是路边荒废的大工厂中那些冷峻到非常有艺术范儿的工业残骸,包括破旧的机器、报废的拉达轿车。
两个人影和警灯闪烁的警车出现在接下来长长下坡路尽头。“幸好没有超速,否则又要被抓个正着。”我正庆幸,其中一个胖子挥手示意,让我们停车,并收走驾照,做了个点钱的手势,口中说着会得不多的几个英语单词之一:MONEY——虽然我们并没有超速。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以20欧元成交,换回了驾照,我们继续上路。
抵达荒弃小城采西斯(当年因召开过波罗的海之路的会议而闻名世界),在唯一一家开业的餐厅享用大餐和啤酒时,再次与这二位相遇。当时他们也正在吃晚餐,并看到了我们。我走上前去,与他们碰了下手中的酒杯。我并不认为,这算作与他们举杯一笑泯恩仇——通过我的观察,他们的这餐正好要花费20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