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克什米尔,国人心中那个一直处在争端、战乱中的地方,从现在起,让我来揭开你的神秘面纱。
悬而未决的归属
克什米尔目前被印巴分治,常说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是指印度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该邦有三个不论从地形、人种还是文化上说,都截然不同的地区:以斯利那加 为首府的克什米尔谷地百分之九十为穆斯林居民;查谟平原的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而拉达克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麓,占据了该邦一半的面积,以藏人和佛教文化为主。
“欢迎来到克什米尔。”我两个月前在尼泊尔结识的朋友来机场迎候,他穿着一身大地色的麻布长衫,传统的当地男人服装。“我们的开斋节是前天,真可惜你没有赶上。”他很遗憾地说,“不过家里依然有不少好吃的,不要担心。”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历十月的第一天,为的是庆祝斋月圆满结束,这恐怕也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节日。清真寺里会举行盛大的会礼,人们宰鸡、宰羊、穿新衣、走亲访友,热闹如同我们的春节。我的朋友此次也专程从尼泊尔赶回家团聚。
离开机场的路上,一辆辆运载士兵的大卡车呼啸而过,公路边偶见身着黄色制服的持枪军人。
“那些是克什米尔的军队?”
“不,这些都是印度的驻军,我们克什米尔只有警察,不能有军队。”
我在路上看到的那些军人,据说往往是十八九岁的青年,每200米左右就有一个,藏在掩体里。克什米尔邦的人口不到千万,却驻有约六十万印度士兵,其中大部分聚集在百万人口的斯利那加。
“那这里目前还打仗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现在没有战争了,不过是邻居街坊之间的‘打架’罢了。”
这“打架”包括印度和邻居巴基斯坦间的荷枪实弹,也包括克什米尔向街坊印度扔石头的小打小闹的抗议。他说得如此轻松,让我搞不清这究竟是他的幽默,还是对一位刚刚来到克什米尔的外国友人的安慰。但后来通过与当地人更多的接触,我明白了,这只是克什米尔人厌倦争端的流露。
克什米尔争端是英国人匆忙撤退时的遗留问题,根据英国最后一位总督“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于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许多土邦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自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而偏偏,穆斯林占绝对多数的克什米尔王公自己是个印度教徒,立场摇摆不定,想加入印度,又欲自立门户。最终,1947年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巴双方同意停火,克什米尔被一分为二。
时至今日,印巴冲突共四次,印巴和谈也开启近十年,克什米尔的归属仍悬而未决。
或许朋友觉得谈政治很扫兴,于是半开玩笑地结束了这个话题,“从现在开始,只有一个克什米尔,否则后果自负哦。”
我假装汗毛微立,闭上嘴巴。我想对于大多数克什米尔人民,由于暴力冲突和动荡不安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想要的只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尽早结束无休止的争吵,不用等到只有进了坟墓才能求得安宁。
传统的穆斯林家庭
克什米尔人的风俗仍是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离家游子每年也须至少回家探望两个月。我有幸与这个善良热情的克什米尔家庭共处几日,体验了一番克什米尔典型的穆斯林生活。
早晨4点多开始,附近大喇叭传来的召唤声就一直混在我的梦境中。阿訇(主持伊斯兰教仪式、讲解古兰经的人)的声音每天会传来五次,每次持续至少半个小时,初来乍到者或许会产生幻听:这些单调的旋律从未曾停歇过。
一日三餐是家人最齐的时候,妹妹们为所有人端上早餐——烤馕以及用世界上最好的番红花煮制的克什米尔甜茶——然后退下。并不大的客厅被一堵矮墙分隔成会客区和开放式厨房。男人和客人在会客区中盘腿谈天,女人则蹲在矮墙后的厨房区域内干活,等到所有人饭毕收拾完碗筷后才开始吃饭。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