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鉴宝引质疑 宝物究竟该由谁来鉴?(4)

时间:2011-12-28 19:50来源: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再来看收藏者,据说国内有好几千万。不少人参与其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升值赚钱。谁不想自己的藏品被鉴定为真,被标注一个好价钱呢?既然有此需求,鉴宝者索取费用就变得理所当然,而收人钱财,难免“嘴短”,伪的说成真的,无处不真品,生意则源源不断。互相利用的双方构成了复杂之二。

  “收藏热”必然导致对鉴定的需求旺盛,而事实上,拥有最大专家资源的国有博物馆由于政策、观念等因素制约,尚不能为民间收藏提供鉴定服务。“偷偷摸摸”接私活的;中介不具备资质胡乱出证书的,全活跃起来。更糟糕的是,目前鉴定机构都由工商部门批准,它只考虑是否具有开张的资质,而知晓其是否有经营能力的文物部门却没有审批权。此为复杂之三。

  很显然,收藏的复杂往往与各方面的利益纠缠在一起。“收藏并不意味着就要交易,收藏对象也绝不仅仅是文物。”在焦晋林眼里,收藏反而是简单的,无论是准备投身收藏还是探讨收藏的,都应该厘清一些最基本的认识。而人为造成种种复杂的收藏界,倒是应该认真反思一下了,毕竟,文物不是大白菜。

  延伸阅读

  鉴宝领域著名纠纷案例

  田黄石事件


  2004年9月11日,央视《鉴宝》栏目,专家对天津藏友朱廷哲提供的一方“清代寿山橘皮田黄冻印石”进行鉴定估价,当时现场鉴定专家是天津市藏石学会会长靳志忠,他给这方寿山田黄冻印石开出了180万元的高价。节目播出后,很快就有观众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的《田黄石鉴赏与收藏》一书中发现,该书刊有一件与《鉴宝》栏目中质地、形状、印记相同的田黄印石,而该宝物的持有人正是靳志忠。靳志忠后来承认,出现在那期《鉴宝》栏目中的田黄冻印石和书里的那方是同一件,不过物件并不归自己所有。此后,靳志忠从公众视线中销声匿迹。

  青铜镜事件

  2007年初,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和江苏省丹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丹阳”。其间,一面据称曾被陈逸飞等人出价100万美元的战国青铜镜,在礼仪小姐展示时不慎摔落在地,当场碎裂。

  后来,据专家披露,那面铜镜其实并不为包括他在内的专家看好,只因铜镜所有人陈凤九另外还收藏了几面有价值的铜镜,所以才破例让那面铜镜登台亮相。至于铜镜值100万美元的说法,是陈凤九的一个朋友说的,并不可信。铜镜被摔碎后,央视工作人员和现场专家立刻对铜镜进行了更为慎重的鉴定,并将实际价值跟陈凤九进行了沟通,最后,陈凤九也同意不再追究此事。只是,公众再也无从知晓破碎铜镜的实际价值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变“网红”是因为文物吸引人
  • 遏制快递乱象 可引入“吹哨人”
  • 文化类节目大有可为
  • 网络文学亟待加强正面引导
  • 殴打记者几时休?
  • 贾平凹麦家走红毯受冷落 90后作家明星范引粉丝围观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