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一个出身平民的女子,1979年5月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连续三次当选。她在重大国际、国内问题上,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立场强硬,做事果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
然而,撒切尔夫人绝非天生的政治天才,她的成功源于父亲培养起来的高度自信!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是一家杂货店老板,爱好广泛,热衷于参加政治选举。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很不错,但是父亲却一心要为女儿营造一种简朴节约、拼搏向上的成长环境,因而他们一家一直住在杂货店附近一处租来的小房子里,那里的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平常父亲也不给她零花钱,最令她开心的娱乐生活就是看电影或戏剧。
父亲习惯每个星期天带着女儿到芳金大街的教堂去听牧师滔滔不绝的布道,而在家里,他也有意无意地与女儿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以造就她机智沉着、语言辉煌、充满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辩艺术。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父亲就教育她凡事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是非,主张她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时要大胆地说出来。第一次踏人图书馆的大门,撒切尔夫人只被允许看三类书:人物传记、历史和政治书籍。这是父亲在培养女儿对政治的兴趣,从而引导她目后从政。
除此之外,为了锻炼她的独立能力,父亲还“强迫”她帮家里做家务活,甚至到杂货店里帮忙。在父亲看来,他给孩子安排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不允许女儿说“我干不了”或“太难了”的话。当然,女儿也始终带着满满的自信,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撒切尔夫人入学后,从相对封闭的家庭进入五彩缤纷的校园,她惊讶地发现,她的同学有着比自己更为自由和丰富的生活,他们课余之外的天地竟然如此广阔而多彩。她的同学有许多游戏的时间,而她,却只能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任何自由,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家里看书、学习,这让她感到非常乏味。
羡慕之余,她的心里痒痒的,也想与同学们一样,可以在闲暇时远离书本,自由自在地玩耍。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
父亲很不高兴,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别人做什么,你也做什么。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不要随波逐流。”
见她不说话,父亲缓和了语气,说:“孩子,不是爸爸硬要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想。你这个年龄,正处在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和那些贪玩的同学一样,沉迷于游乐,耽误了学业,那样将来走上社会一定会一事无成。爸爸相信你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
父亲的一番教诲,如醍醐灌顶,让她一下子醒悟了。是啊,我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我有许多要做的事,与其像别人一样去玩耍,还不如将别人玩耍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多学点知识,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之后,在成长的道路上,父亲经常这样敲打她:要有主见,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个性,随波逐流只能使个性的光辉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久而久之,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了她高度的自信,造就了她卓尔不群的不凡气质,使她常常有一种心理优越感。
那时,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撒切尔夫人所在的学校经常请人来演讲。由于她常常习惯在家里与父亲辩论,所以每次演讲结束,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提问,而其他女孩子却怯生生地不敢开口。当她满怀喜悦地将自己在学校的表现说给父亲听时,父亲总是高兴地倾听着,末了慈爱地抚着她的头鼓励她。父亲的一次次鼓励,使她对自己的口才和表现越来越自信,她开始学习让自己做一个演讲者,因此,只要有机会,撒切尔夫人总会跑上台,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不在乎底下的人的嘘声、讽刺嘲笑声,从容不迫,直到演讲结束。
自信造就成功。11岁时,撒切尔夫人进入了凯斯蒂女子学校。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凯斯蒂辩论俱乐部的辩论会上,她以思想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而使同学们甘拜
下风,也使老师们刮目相看。
就这样,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凭借自己坚不可摧的自信心,撒切尔夫人走上了政坛,从一个普通的女孩,一跃成为一位连任三届英国首相、执政十二年,成了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独霸一方的政治家与“撒切尔主义”的创始人。
自信是成功之帆。心中有自信,成功才有动力。古人云:人不自信,谁人信之。建立自信,应该从相信自己,赏识自我做起。相信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激起强烈的成功欲望,在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果敢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撒切尔夫人的成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所以,当你满怀激情奔向成功时,请带着自信上路。
摘自《社交与口才》2008/12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