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让一切谣言不攻自破的最简单方法莫过于让黄光裕公开露面。
“他一言不发,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看着你。你感觉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不可能和他有平等对话的权利。”一位职业经理人这样描述当年黄光裕面试他的情景。如今,这位“中国首富”自己变成了被“观察”的人。
11月19日(上周三),一条匿名短信开始在部分厂商和负责跑口家电的记者之间流传:“消息绝对可靠:国美老板黄光裕和财务总监已于周一夜里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至今无下落。黄的老婆和一主要财务人员已潜逃,涉及多起重大案件……你尽管核实。”
就在2008年10月揭晓的《2008胡润百富榜》中,黄光裕刚刚以430亿元财富第三次当选“中国首富”。
媒体一窝蜂涌向证监会、北京市公安局核实。有关部门照例表示不知情,记者们照例抱怨“打太极”,整件案子更加扑朔迷离。
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这一案件实际上由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直接负责。该局在全国有设有6个分局,其中管辖北京、新疆、宁夏、陕西、天津的是北京分局。”
祸起刘芳?
据传黄光裕最早被“盯上”是涉嫌操纵*ST金泰的股价。24日开盘前,*ST金泰已“因媒体报道需澄清”突遭停牌。
作为2007年“第一大妖股”,常年亏损的*ST金泰仅仅因为公布了一份意向性定向增发公告,便拉开了令人瞠目结舌的“42个涨停”。随着媒体不依不饶地穷追猛打,“史上最牛的散户”刘芳终于浮出水面。“此女”频频现身具有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概念的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几乎都是在重大题材出现之前预先布局。其持股之巨、介入时机之佳,毫无悬念地指向“刘芳”只不过是个“真人马甲”。
而*ST金泰的大股东黄俊钦正是黄光裕的哥哥。20年前黄俊钦、黄光裕兄弟共同创立了国美电器,随后哥哥转向房地产业,建立了以地产为主业的“新恒基系”。在花了6年时间为借来的壳“清淤”后,2007年7月9日,黄俊钦终于将地产项目装进了*ST金泰。在*ST金泰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80亿A股中,黄俊钦间接持有56亿股。
理论上,黄光裕应该是熟知其兄定向增发“内幕消息”的“最大嫌疑人”。但令知名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刘芳在*ST金泰上的获利不过千万。作为每年净利润十几亿、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掌门人,何必为了“这点小钱”染黑自己?
联讯证券高级分析师何勇则认为:“刘芳赚的钱对黄光裕而言是不多,但是*ST金泰的实际控制人是黄俊钦,这样他的身价不就炒上去了吗?股票市值增加了,解禁之后又是多少钱?”
以2007年8月31日*ST金泰收盘价24.04元计算,黄俊钦的身价高达1346.24亿元,纸上富贵直逼亚洲首富李嘉诚。
但皮海洲认为,黄光裕绝不可能就是刘芳本人。“他不会用自己的名字,也不应该自己亲自操盘。但即使是让下面的人独立运作,没有老板的点头,谁敢让*ST金泰那么疯涨?”
无独有偶,近期证监会集中通报了3起典型的违法违规案件处理结果,其中北京首放和武汉新兰德在业内都是举足轻重,而北京首放老板汪建中更被处以2.5亿元的“天价”罚款。
“这说明证监会的监管风暴开始了。”《投资者报》总编何刚分析道:“利用资金和信息的不对称操纵股价的猫腻在A股市场并不新鲜,但你不要做得太出格、太张扬。42个涨停都不抓,如何服众?”
在近期的反弹行情中,垃圾股走势可谓风起云涌。“严打”也给市场中肆无忌惮的投机者泼了一盆冷水。“从盘面看得非常明显,一些概念、题材活跃度明显大打折扣。”何勇说。
“断供”危机
24日中午,国美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小型发布会,发言人何阳青称,国美是上市公司,黄光裕是国美的发起者和大股东,但不是国美的全部。国美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影响整体运行。
但众所周知,国美的家族企业气息浓厚。甚至连黄光裕的亲妹夫、曾任国美总经理的张志铭,人称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也是“低眉顺眼像个小媳妇”。一旦“教父”真的陨落,其心理影响无异于地震。
而在经济寒冬之下,国美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10月9日,中银国际将国美电器的评级由“优于大市”大幅调低为“落后大市”,目标股价由4.50港元调低至1.26港元。并在报告中指出:“市场一直预测,由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私人投资,国美的董事会主席黄光裕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零售商延期支付供货商的贷款,这是业内通行的“潜规则”,而黄光裕的“借钱手段”历来最“狠”。“龙头被拘”消息一经传出,供货商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事实没有公布前,一些家电供货商开始停止向国美电器发货,以观望事态走向。”何勇说。
据悉,还有相当一批供应商已将调低了国美电器的信用评级,由延期支付交易改为现金交易。记者也听到有些供货商已在讨论,是否要上门追收货款。资金链骤然紧绷——这应该是国美高层最为正担心的后果。
国美显然在特意向外界强调国美对经济的影响力。何阳青称:“国美电器是国内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企业(每年纳税2亿元),有30万员工。一些不实报道会影响到30万人的饭碗,所以,我们已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报告,希望能有一些对国美的保护性措施出来。”
不过从目前看,事情进展应在可控范围之内。
国美的声明非常值得玩味:“国美电器没有接到任何部门与传言有关的法律文件。”回想2006年,黄氏兄弟也曾因“第一桶金”涉嫌13亿元的违规套取银行贷款受到公安部门的调查。黄光裕掌控的鹏润集团当时发表的紧急声明特意强调:“黄光裕本人没有受到任何一级公安部门的调查。”
“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政府要稳定经济,实体经济尤其不能受伤。所以我们到目前看到的消息也只是调查黄光裕,而不是国美的上市公司或者鹏润投资。我认为此事不会被扩大化为一场家电行业的‘次贷危机’。”上述人士认为。
作为佐证,周一国美最大的竞争对手苏宁的股价大幅走强,早盘最高涨幅一度达到9.22%。
不了了之?
似乎是为了增强公众信心,国美电器公布了可喜的三季度业绩,其中收入达363.96亿元,增长达到了20%。
就在同一天,国美集团向媒体发布公告称,海尔、格兰仕、长虹、康佳、美的等家电制造业巨头均向国美发来声明,与国美电器的合作一切正常。
其实让一切谣言不攻自破的最简单方法莫过于让黄光裕公开露面。但其迟迟不露行踪,甚至连手机都不能接通,只能加剧众人的疑窦:“难道黄光裕的问题真的很严重?”
按照《刑法》,操纵股价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判10年。不过从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上看,除了唐万里兄弟、周正毅等特殊情况,操纵股票价格的资本大鳄往往难上刑责,通常都是罚款了事。
何勇认为:“黄光裕的案子应该不仅仅是涉嫌操纵股价这么简单,在其它的事情没有清楚前,大家正好借这个话题说事而已。因为他涉及的面确实太广,如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房地产等。”
黄光裕对于自己如何起家,一直讳莫如深。从公开消息看,出身贫寒的黄光裕成功的秘诀为“借鸡生蛋”:1986年,年仅17岁的黄光裕与19岁的黄俊钦带着4000元钱从家乡广东汕头北上,到内蒙古一带“投机倒把”。1年后,两兄弟来到北京,用从银行借来的3万元贷款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不足100平方米的门面卖服装,这就是国美电器的前身。做大之后的国美电器,则开始向生产厂商“借钱”。
众所周知,在当年对中小企业都甚为“惜贷“的国有银行,怎么会轻易贷款给这两个外乡的“小萝卜头”?而生产厂商为什么也敢于借钱给他们?
2006年年国庆前夕,原北京中行行长、中国银行董事牛忠光被逮捕,导致黄氏兄弟差点身陷囹圄。据当年《财经》杂志的报道,官方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在创业阶段,涉嫌以违法或严重违规方式,获得北京中行的信贷支持。这些资金既构成了上世纪90年代他们创业期的“第一桶金”,在2000年之后也继续支撑其扩张。
“黄光裕还有可能涉嫌行贿、虚假出资、抽逃公司注册资本。即使发生在早年,只要没有超过刑法的追诉期,随时都可以进行调查。”有人士告诉记者。“在上一次调查中,黄氏兄弟做到了全身而退。这一次,也许还会像2006年一样再次不了了之。毕竟拿‘中国首富’开刀,要经过深思熟虑”。
摘自《新民周刊》2008/48
(责任编辑:鑫报)
“他一言不发,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看着你。你感觉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不可能和他有平等对话的权利。”一位职业经理人这样描述当年黄光裕面试他的情景。如今,这位“中国首富”自己变成了被“观察”的人。
11月19日(上周三),一条匿名短信开始在部分厂商和负责跑口家电的记者之间流传:“消息绝对可靠:国美老板黄光裕和财务总监已于周一夜里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至今无下落。黄的老婆和一主要财务人员已潜逃,涉及多起重大案件……你尽管核实。”
就在2008年10月揭晓的《2008胡润百富榜》中,黄光裕刚刚以430亿元财富第三次当选“中国首富”。
媒体一窝蜂涌向证监会、北京市公安局核实。有关部门照例表示不知情,记者们照例抱怨“打太极”,整件案子更加扑朔迷离。
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这一案件实际上由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直接负责。该局在全国有设有6个分局,其中管辖北京、新疆、宁夏、陕西、天津的是北京分局。”
祸起刘芳?
据传黄光裕最早被“盯上”是涉嫌操纵*ST金泰的股价。24日开盘前,*ST金泰已“因媒体报道需澄清”突遭停牌。
作为2007年“第一大妖股”,常年亏损的*ST金泰仅仅因为公布了一份意向性定向增发公告,便拉开了令人瞠目结舌的“42个涨停”。随着媒体不依不饶地穷追猛打,“史上最牛的散户”刘芳终于浮出水面。“此女”频频现身具有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概念的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几乎都是在重大题材出现之前预先布局。其持股之巨、介入时机之佳,毫无悬念地指向“刘芳”只不过是个“真人马甲”。
而*ST金泰的大股东黄俊钦正是黄光裕的哥哥。20年前黄俊钦、黄光裕兄弟共同创立了国美电器,随后哥哥转向房地产业,建立了以地产为主业的“新恒基系”。在花了6年时间为借来的壳“清淤”后,2007年7月9日,黄俊钦终于将地产项目装进了*ST金泰。在*ST金泰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80亿A股中,黄俊钦间接持有56亿股。
理论上,黄光裕应该是熟知其兄定向增发“内幕消息”的“最大嫌疑人”。但令知名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刘芳在*ST金泰上的获利不过千万。作为每年净利润十几亿、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掌门人,何必为了“这点小钱”染黑自己?
联讯证券高级分析师何勇则认为:“刘芳赚的钱对黄光裕而言是不多,但是*ST金泰的实际控制人是黄俊钦,这样他的身价不就炒上去了吗?股票市值增加了,解禁之后又是多少钱?”
以2007年8月31日*ST金泰收盘价24.04元计算,黄俊钦的身价高达1346.24亿元,纸上富贵直逼亚洲首富李嘉诚。
但皮海洲认为,黄光裕绝不可能就是刘芳本人。“他不会用自己的名字,也不应该自己亲自操盘。但即使是让下面的人独立运作,没有老板的点头,谁敢让*ST金泰那么疯涨?”
无独有偶,近期证监会集中通报了3起典型的违法违规案件处理结果,其中北京首放和武汉新兰德在业内都是举足轻重,而北京首放老板汪建中更被处以2.5亿元的“天价”罚款。
“这说明证监会的监管风暴开始了。”《投资者报》总编何刚分析道:“利用资金和信息的不对称操纵股价的猫腻在A股市场并不新鲜,但你不要做得太出格、太张扬。42个涨停都不抓,如何服众?”
在近期的反弹行情中,垃圾股走势可谓风起云涌。“严打”也给市场中肆无忌惮的投机者泼了一盆冷水。“从盘面看得非常明显,一些概念、题材活跃度明显大打折扣。”何勇说。
“断供”危机
24日中午,国美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小型发布会,发言人何阳青称,国美是上市公司,黄光裕是国美的发起者和大股东,但不是国美的全部。国美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影响整体运行。
但众所周知,国美的家族企业气息浓厚。甚至连黄光裕的亲妹夫、曾任国美总经理的张志铭,人称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也是“低眉顺眼像个小媳妇”。一旦“教父”真的陨落,其心理影响无异于地震。
而在经济寒冬之下,国美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10月9日,中银国际将国美电器的评级由“优于大市”大幅调低为“落后大市”,目标股价由4.50港元调低至1.26港元。并在报告中指出:“市场一直预测,由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私人投资,国美的董事会主席黄光裕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零售商延期支付供货商的贷款,这是业内通行的“潜规则”,而黄光裕的“借钱手段”历来最“狠”。“龙头被拘”消息一经传出,供货商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事实没有公布前,一些家电供货商开始停止向国美电器发货,以观望事态走向。”何勇说。
据悉,还有相当一批供应商已将调低了国美电器的信用评级,由延期支付交易改为现金交易。记者也听到有些供货商已在讨论,是否要上门追收货款。资金链骤然紧绷——这应该是国美高层最为正担心的后果。
国美显然在特意向外界强调国美对经济的影响力。何阳青称:“国美电器是国内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企业(每年纳税2亿元),有30万员工。一些不实报道会影响到30万人的饭碗,所以,我们已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报告,希望能有一些对国美的保护性措施出来。”
不过从目前看,事情进展应在可控范围之内。
国美的声明非常值得玩味:“国美电器没有接到任何部门与传言有关的法律文件。”回想2006年,黄氏兄弟也曾因“第一桶金”涉嫌13亿元的违规套取银行贷款受到公安部门的调查。黄光裕掌控的鹏润集团当时发表的紧急声明特意强调:“黄光裕本人没有受到任何一级公安部门的调查。”
“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政府要稳定经济,实体经济尤其不能受伤。所以我们到目前看到的消息也只是调查黄光裕,而不是国美的上市公司或者鹏润投资。我认为此事不会被扩大化为一场家电行业的‘次贷危机’。”上述人士认为。
作为佐证,周一国美最大的竞争对手苏宁的股价大幅走强,早盘最高涨幅一度达到9.22%。
不了了之?
似乎是为了增强公众信心,国美电器公布了可喜的三季度业绩,其中收入达363.96亿元,增长达到了20%。
就在同一天,国美集团向媒体发布公告称,海尔、格兰仕、长虹、康佳、美的等家电制造业巨头均向国美发来声明,与国美电器的合作一切正常。
其实让一切谣言不攻自破的最简单方法莫过于让黄光裕公开露面。但其迟迟不露行踪,甚至连手机都不能接通,只能加剧众人的疑窦:“难道黄光裕的问题真的很严重?”
按照《刑法》,操纵股价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判10年。不过从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上看,除了唐万里兄弟、周正毅等特殊情况,操纵股票价格的资本大鳄往往难上刑责,通常都是罚款了事。
何勇认为:“黄光裕的案子应该不仅仅是涉嫌操纵股价这么简单,在其它的事情没有清楚前,大家正好借这个话题说事而已。因为他涉及的面确实太广,如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房地产等。”
黄光裕对于自己如何起家,一直讳莫如深。从公开消息看,出身贫寒的黄光裕成功的秘诀为“借鸡生蛋”:1986年,年仅17岁的黄光裕与19岁的黄俊钦带着4000元钱从家乡广东汕头北上,到内蒙古一带“投机倒把”。1年后,两兄弟来到北京,用从银行借来的3万元贷款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不足100平方米的门面卖服装,这就是国美电器的前身。做大之后的国美电器,则开始向生产厂商“借钱”。
众所周知,在当年对中小企业都甚为“惜贷“的国有银行,怎么会轻易贷款给这两个外乡的“小萝卜头”?而生产厂商为什么也敢于借钱给他们?
2006年年国庆前夕,原北京中行行长、中国银行董事牛忠光被逮捕,导致黄氏兄弟差点身陷囹圄。据当年《财经》杂志的报道,官方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在创业阶段,涉嫌以违法或严重违规方式,获得北京中行的信贷支持。这些资金既构成了上世纪90年代他们创业期的“第一桶金”,在2000年之后也继续支撑其扩张。
“黄光裕还有可能涉嫌行贿、虚假出资、抽逃公司注册资本。即使发生在早年,只要没有超过刑法的追诉期,随时都可以进行调查。”有人士告诉记者。“在上一次调查中,黄氏兄弟做到了全身而退。这一次,也许还会像2006年一样再次不了了之。毕竟拿‘中国首富’开刀,要经过深思熟虑”。
摘自《新民周刊》20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