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与毛泽东“唱反调”

时间:2011-12-27 23:17来源:党史纵横 作者:胡兴军/ 点击: 载入中...
 梁漱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便成了名满天下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号称“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毛泽东与梁漱溟二人同庚,那时毛泽东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个小职员,他们初识于1918年,在杨开慧的父亲、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家。
    延安长谈颇畅  1938年1月,梁漱溟到延安就抗战前途和阶级斗争等问题同毛泽东交谈了8次,每次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最长时则通宵达旦。半个世纪后,梁漱溟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同毛泽东交谈时的情景:“他说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使我很是佩服。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战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样发展,还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使我信服的谈话,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章。蒋介石的讲话、文告,我听过、看过多次,个别交谈也有若干次了,却没有一次像毛泽东那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对阶级斗争等问题,双方有着不同看法,毛泽东并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梁漱溟说:  “他不动气,不强辩,说话幽默,常有出人意外的妙语。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却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谈。”
    反对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前夕,毛泽东约见了梁漱溟,想征询他对此事的意见。毛泽东出兵的决心已定,从内心来讲,他希望得到梁漱溟的支持,但毛泽东失望了。梁漱溟说:“新中国刚刚成立,就卷入朝鲜战争,与美国人直接打仗,后果会怎么样呢?芽”他认为出兵援朝绝非上策,希望毛泽东再作考虑。毛泽东没想到梁漱溟会对这场战争抱如此不积极的态度,谈话不欢而散。
    “反对总路线”  1953年9月中旬,中共中央邀请100多位民主人士征求对党的“总路线”的意见。梁漱溟在会上发了言,大意是说,有些农村干部把持乡政权,违法乱纪,生产没有搞好,农民吃不饱,跑到城里当小工。有的露宿街头,设锅造饭,影响市容:公安部门今天把他们送回去,明天他们又来了,“工人农民的生活有九天九地之差”。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天之下。希望共产党进了城不要忘掉农民。对农民施行仁政,要体恤农民云云。针对梁漱溟的观点周恩来作了重要讲话,批评说,梁说工农生活“悬殊”,相差“九天九地”,好像他代表的是农民,实际上他是代表地主说话,是挑拨工农联盟的。对梁的那套主张,我们不能接受,我们应该断然地拒绝。在周恩来的讲话中,毛泽东亦不时插入一些分量很重的话:“讲老实话,蒋介石是用枪杆子杀人,梁漱溟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杆子杀人,你就是这样一个杀人犯。”毛泽东还说:“假若明言反对总路线,主张重视农业,虽见解糊涂却是善意,可原谅;而你不明言反对,实则反对,是恶意的。”
    梁漱溟对这一批评不服,便写信给毛泽东申辩:“你说我反对总路线,破坏工农联盟,我没有这个意思,你说得不对。请你收回这个话,我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雅量……”毛未予理睬。梁漱溟犯上了傲慢不驯的牛脾气,死活不肯认错。在18日的大会上,他再一次挺身而出,朗声质问毛泽东:“我还想考验一下领导党,想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因为党常常告诉我们,要自我批评,我倒要看看党的自我批评是真是假!”结果梁漱溟被会场上一阵阵狂暴的呐喊:“不听梁漱溟胡言乱语?选”“民主权利不给反动分子?选”“梁漱溟滚下来?选”淹没了……后有高明人士提出,请主席付诸表决,看让梁漱溟讲话的人多,还是不让他讲话的人多,少数服从多数。主席台接受了这个建议。结果到会者的大多数,特别是民主党派的朋友立即举起手来。梁还想再说一句话,会场上立刻有人大呼:“服从决定,梁漱溟滚下来?选”梁被轰下了台。
    从此,梁漱溟就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消失了。按照毛泽东的命令,梁漱溟的问题属于思想问题,不是政治问题。1953年9月以后,梁漱溟的政协委员照当,工资照发,也没有受到任何正式的处分,由于闭门思过,一言不发,他也躲过了1957年的“右派”帽子。自1953年与毛泽东的那场争论后,梁漱溟与毛泽东不再交往。
    跟“文革”唱反调  1974年2月24日,81岁高龄的梁漱溟衣冠楚楚,提着鼓鼓囊囊的皮包走进政协会议室。他把讲稿、参考书、笔记本整齐地放在茶几上,站起来向大家鞠个躬,就像当年在北京大学讲坛上授课那样侃侃而谈,题目是《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他从阐述中国文化入手,肯定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上的成就,并针对当时所发的中央文件《林彪与孔孟之道》说:“林彪是不是要走孔子之路、行孔孟之道?芽我却不敢相信。我不认为林彪是受害于孔子。所以,我的态度是:不批孔,但批林。”他的这番话,完全是跟“中央文革”唱反调的。消息传开,轰动了北京城。于是,全国政协的“批林批孔”发展成了“批梁”。从1974年3月至9月,大小批判会开了100多次。给他扣的帽子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孔孟之道的卫道士”。梁漱溟的态度是:“我不再申说,静听就是了。”所以他每会必到,到则沉默。
    在韶山的悔悟  一次,梁漱溟到韶山参观。见毛泽东故居是地道的农舍房子,想起毛泽东世代为农的家庭背景,一种发自肺腑的内疚便第一次油然而生。梁漱溟突然感到自己首先没有一种让别人批评的雅量,于是主动对陪同人员谈起当年和毛泽东争论的事,说:  “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很为难。”……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李白的“大话”与“大数据”
  • 年羹尧与龚自珍旧邻今何在
  • 沈从文与太白像的完成
  • 毛泽东为何处死4名秋收起义将领?
  • 为何张爱玲与胡兰成没举行婚礼?
  • 敌伪特务行刺毛泽东瞬间被警卫战士擒获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