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满东感到庆幸。因为他所在的浙江环宇阀门有限公司,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就逐渐淡出了占出口7成的欧盟市场,现在对欧盟出口占比不过10%多一点。
“还好转得快,否则现在欧债危机这么严重,我肯定坐不住了。”作为“环宇”出口二部业务经理,黄满东几乎每天都要与国外客户“煲电话粥”。
但不是所有外贸人,都能像黄满东这样笑看风云,面对近期越演越烈的“欧债危机”,浙江出口企业也正经历着坐山车般的眩晕。
明年出口未卜
“今年也就这样过去了。但明年的单子在哪里都还不知道!”当记者拨通浙江新大集团总裁姜益民的电话时,他的声音激动而不安。采访过姜益民许多次,在记者印象中,这也是他最不淡定的一次。
姜益民没法淡定。作为省内一家老牌外贸企业,“新大集团”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出口是运往欧盟市场的,如果这个市场出现“坍塌”,后果不言而喻。而最近一个多月来,从外贸业务员的接单情况来看,姜益民无法乐观。
首先,欧盟的市场需求萎缩肯定已成定局。其次,欧盟客户死活不肯接受产品涨价,而今年以来“新大”光劳动力成本就增加了20%,一些老客户甚至开始建议“新大”把工厂转移到东南亚成本更低的国家。
“只能靠其他市场来补了。”和姜益民一样,省国贸集团下属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人陈乐谦也不得不接受欧盟市场将继续走弱的事实。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以睡袋等旅游休闲类产品出口为主,而这些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首先紧缩的需求就是这类产品,“比如过去半年就会换的东西,现在要省钱,用一年才肯换。”
形势不妙,何去何从?陈乐谦想到的办法是“失之东隅,取之桑榆”,通过扩大对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来确保明年出口增长力争不低于10%的目标。而姜益民似乎选择更多,据他介绍,这几年“新大”在投资、房地产、内贸、大宗物资进口上都有发展,如果出口不行,那就通过其他业务来弥补损失。
一边心头迷茫,一边做好应对,这或许正是当下“欧债风暴”中浙江出口企业的真实精神状态。不过,来自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的分析,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稍许宽慰,“我不认为这次债务危机欧盟挺不过去!明年欧盟市场的外部需求仍会保持基本稳定。”
贸易摩擦或增多
这似乎成了一个基本规律:经济不景气之时,也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时。
“总体上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调查,也是符合这一规律的。”省公平贸易局副局长孙少波告诉记者,2010年欧盟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1起,是2009年的1.6倍,立案数量为近四年来最多,涉案金额也比较大。在中国企业的积极主动应诉下,今年欧盟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不多,但考虑到“欧债危机”,明年来自欧盟的贸易救济调查形势严峻。
暗流正在涌动。就在最近,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欧盟将对中国大范围的政府补贴项目采取行动,以抵御受到不公平补贴的中国低价产品进入欧市场并对欧产业构成威胁。
在孙少波看来,类似这样的信号必须引起重视。记者也了解到,就在美国对我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的同时,在欧盟内部,也在酝酿着同样的准备。而众所周知,对我国光伏产业而言,没有欧盟市场就没有今天世界第一的产能和出口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