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县文物保护困局:盗掘猖獗保护无钱

时间:2011-12-27 17:30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点击进入下一页

盗掘现场的壁画残墙 巫新华供图

没人知道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策勒县达玛沟区域的红柳沙包下,究竟埋藏了多少宝贝。

不足五分钟时间里,考古学家巫新华就捡了一堆陶罐和壁画的残片。这些莲花底座残片、佛像手指、花鸟图案残片,大都是盗掘者用工具凿下完好的人物肖像后,随手丢弃在沙漠中的。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遗址区域内一片狼藉,大坑连着小坑,曾经掩藏遗址的大小沙包已被彻底荡平。

巫新华用“体无完肤”形容被盗挖后的达玛沟。尤其令他震惊的是,现场一面6米多长、1.5米高的精美壁画残墙上,全是盗掘者留下的镐印。

“这是人生一大遗憾,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一个极为伤心之处。”巫新华痛心地说,与敦煌文物具有同样历史价值的达玛沟遗址群被疯狂盗挖,损失无法弥补。

负责保护这处世界量级文物遗址群的,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县每年用于文物保护上的经费只有5000元。

“据说有的盗贼在沙漠里都用上了海事卫星电话,而我们连一辆摩托车都没有。”每次看着遗址被破坏,策勒县文管所所长史燕都欲哭无泪。

稀世珍宝毁于愚昧之手

早在20世纪初,达玛沟区域就已经是西方探险者眼中的圣地。英国探险家斯坦因4次来到沙漠掩埋的佛国寻宝,带领驼队在达玛沟水系沿线遗址内肆意挖掘上万件珍贵的壁画、佛像、古书,文物漂洋过海,现大多存于大英博物馆。

然而,直到2002年,达玛沟才在国内扬名。当年,位于达玛沟最南端的面积仅4平方米的世界最小、最精美佛寺遗址被抢救挖掘,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然而,自小佛寺惊艳亮相后,参观、旅游者络绎不绝,一些当地农民开始觊觎被沙漠覆盖的古文物。

有19年刑侦经验的袁光军认为,多数当地农民并不懂得达玛沟遗址群的真正价值,但在文物贩子推动下,他们成了盗挖利益链中最愚昧、最疯狂的破坏者。

今年3月,接到策勒县文管所报案后,县公安局立即成立由袁光军任组长的专案组,抽调精兵强将,开展案件侦查。

狼藉的盗掘现场令所有人震惊。一望无垠的亘古荒漠中,布满了挖掘机、装载机的轮胎印。隐藏在高大沙包下的古佛寺遗址被冰冷的挖掘机像耕地一样从上到下翻了个底朝天,盗贼切割下绘有精美人物的壁画,拿走刻有古文字的木简,打破的陶罐、壁画残片散落在沙地上。

侦查工作从现场留存的轮胎痕迹入手,袁光军认定,挖掘机均由拖拉机改装。面对警方,一些纯朴的村民如实提供了线索,告诉他们“谁家的儿子经常半夜开着拖拉机进入沙漠”。

警方锁定34个犯罪嫌疑人,在他们现场指认下,更多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佛寺遗址被发现。

一个盗掘者用挖掘机推翻一堵精美的壁画墙后,挥舞着坎土曼(新疆地区一种铁制农具)砸向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头像,莲花底座、壁画残片则被抛弃荒漠。

在利益链中,文物贩子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当警方突袭达玛沟乡退休教师库某的住所时,发现其地下室里俨然是一个藏宝窟,9块精美的壁画,1338条佛珠项链、手链,2494杖铜钱及其他古物,价值无法估量。

 

库某承认其自2006年起不断收购大量被盗古文物。从盗挖农民手中购买壁画时,每块仅花费2000元。而通过网络售卖一幅珍贵的古希腊腱陀罗裸体壁画时,要价则翻了100倍。

在袁光军看来,整个文物倒卖网络里,达玛沟案里的嫌疑人,无论是盗挖还是贩卖,都处于利益链的最底层。以策勒警方收缴的几幅壁画为例,其中4幅壁画第一次转手的价格只有1200元,倒卖一次之后,加到1500元,第三次也不过是1800元。一幅国家二级文物的壁画,第二次转手的交易价竟不过200元。

为了追缴被盗文物,策勒县警方根据线索辗转北京、乌鲁木齐、喀什、阿克苏等地,收缴各类唐代文物3657件,经鉴定,有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6件,包含织布、壁画、箱状木简、陶罐、铜币等。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