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接触过的车企老总中,吴松算是比较“另类”的一个。这位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都干过,气概不输于那些跨国大企业的老板。他声音浑厚,尤其对广汽“传祺”的产品信心十足。
自从2010年底广汽集团的“传祺”系列产品问世之后,无论销量还是口碑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吴松说:“我要看着‘传祺’这个孩子长大,它出生的时候,我和同事们都哭了。现在,它越来越棒,我们都很骄傲!”
2011年夏天,记者和吴松坐在了一起,听他讲述了自己和“传祺”之间一段真正的传奇。
“码头文化”下的冒险者
日本的《日经新闻》最近在一则报道中称:“中国市场出现了日系车真正的敌人。”他们在调研了广汽“传祺”之后,深感竞争的压力。能让日本汽车界低下“尊贵”的头颅,平视中国的民族品牌,“传祺之父”吴松的能耐自然不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吴松接触汽车这个行业只有短短3年多的时间。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吴松,评价自己是那种天生喜爱冒险的人:“我是湖北人,这个地方码头文化根深蒂固,这里的人都喜欢挑战。越有挫折感,越会激励我们向前走得更远。”1984年,吴松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被分到了湖北著名的大冶钢厂做技术员。嘈杂的车间和厂房拴不住他的心。“我不喜欢国企里的人浮于事,打发日子的生活我过不了。”两年后,吴松奔赴西安交通大学攻读管理工程硕士。
在十多年的国企生涯中,因为好学肯钻研,吴松由最基层升任到总经理。“我能看到国企自身的约束性,也早已将自己定义为职业经理人,我要寻找不平凡的东西。”上世纪90年代,吴松下海。他干过小企业,也做过生意。不安分的心引导他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2002年,吴松走进了广州摩托车集团的大门,应聘副总经理。没有想到这一试竟成功了。那时的广州摩托已经开始和本田等国外企业合资,企业文化和管理颇有国外特色。“我以前在国企干,给员工布置工作之后必须要做思想工作,要不然就会有人不好好执行。但在合资企业,管理科学、程序化,所有同事都雷厉风行。”这一下就激发了吴松的热情。
有一天,集团领导忽然把他叫进了办公室。“事先没有任何征兆,领导忽然提出,让我去管理一个年产60万台、产值近300个亿的发动机工厂。没有经验、没有范例,可我要是干不好,广汽牌子就砸了。”一直在研究日企管理模式的吴松,第一步就是挑选一支精英团队到日本学习,然后将原定的长远目标都改成了短期方案。在集团内部,吴松统领的团队很快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2007年,吴松又接到新的任务。“这次更是吓出我一身冷汗,让我去做一个自主品牌。”领导要吴松去接管刚刚成立的乘用车有限公司。他先是困惑与沉思,继而下定决心开始打造一支“铁血团队”。“我告诉员工,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我愿意和他们一起试试,看中国人能不能造出我们自己的好车。”2008年5月,发动机主厂房打桩;2009年9月,整车工厂完工并交付使用;2010年8月,整车工厂小批量生产。2010年12月20日,被吴松称为“儿子”的“传祺”终于上市。
三大因素制约自主品牌发展
环球人物杂志:“传祺”系列产品目前销售情况如何?
吴松:从整体看,对“传祺”的销售,我们还是很满意的。“传祺”2011年1月到店,2月销售。从那以后,几乎每个月都能保持环比20%的增长率,今年上半年一共卖出8000辆。
环球人物杂志:“传祺”的主体消费人群是哪些?
吴松:开始,我们计划的消费者定位在30岁左右,如今肯定有所改变。从年龄看,40岁左右的购车者比例也很高;从购买种类看,不仅初次购车,就是二次购车选择我们的人也很多;从人群看,很多公务员加入了我们的购车者行列。
环球人物杂志:就目前的环境来说,自主品牌发展很不容易。您能具体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吗?
吴松:第一就是历史因素。一直以来,国内有一种对自主品牌的印象——价低品次。可以说,以前自主品牌的信心和热情是被消磨了。第二就是外部因素。合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技术领先、资本雄厚,初期自主品牌必然会受冲击。第三就是心理因素。要扭转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误解和对外国品牌的迷信,需要一个过程。
环球人物杂志:那您觉得应该如何改变这个现状?
吴松:首先,政府需要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特别在公务车市场,同等情况下,要力挺自主品牌;其次,企业也要有责任感,在产品性能、品质、技术创新、安全性等方面多下功夫;最后,希望社会团体和名人借鉴欧美、日韩的做法,爱惜和保护本民族品牌。
精细程度赶超欧美、技术赶超日本
环球人物杂志: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可能就是“传祺”与国外同类车型对比,是否具有与他们竞争的实力?
吴松:我私下里也邀请了不少国外的朋友、供应商来试乘试驾“传祺”。他们给了两句评价:一是“难以想象”;二是“完全可以出口”。大家都认为“传祺”有成为世界级品牌的实力。
环球人物杂志:那么,“传祺”的特点具体有哪些?
吴松:第一是性能。“传祺”用了C级车的底盘和超越同级的悬挂系统,在操控性和稳定性上都很出色。第二是安全。今年的C-NCAP碰撞,“传祺”以48.8分的高分证明其可靠性;主动安全性方面,“传祺”配备了目前博世顶级的8.1版本ESP。第三是舒适性和驾驶性。“传祺”可说是把欧洲产品和亚洲产品的各自的优势进行了比较好的结合。第四是节油。我们在发动机上进行了560余项技术改造和提升。总体而言,传祺”的精细程度赶超欧美车,技术赶超日本车。可以说,除了品牌,我们没有差距。
环球人物杂志:“传祺”发展的未来方向是什么?
吴松:我们要以“世界级”为核心标准。在装备上,工厂要实现全球领先;在技术上和生产方式上,要不断创新和尝试。拿装备来说,“传祺”整车架构焊接主线都是全自动化焊接,底盘是国内第一家引入的机器人协同作业,涂料用的是水性油漆,省电18%、省料8%—15%。
环球人物杂志:能介绍一下“传祺”定价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吗?
吴松:简单地说,就是考虑顾客需求。首先进行市场调研,然后是经销商反馈,最后要找一些其他方面人士综合考量。我们以树立品牌为先,不是以成本为先。
环球人物杂志:您曾经说过自主品牌除了创新,还需要借鉴。
吴松:是的。汽车行业已经发展了100年,欧洲汽车产业比日本早三四十年,日本比韩国早,而咱们和韩国比,还要晚二三十年。日本1964年开始大批量将汽车引入家庭,韩国大概在1986年,中国从2009年才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要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