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何基沣,人们大都只知道他是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却不知道早在1939年,他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特殊的身份在国民党军队中工作了十年之久。这位曾不惜以死报国的抗战名将,其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爱国军人
何基沣,1898年出生,河北人。他从小立志报国,1919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西北军。1929年进入北平陆军大学深造,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33年,何基沣任29军37师109旅副旅长,参加了长城抗战。在喜峰口一役中,他亲率大刀队夜袭敌营,击毙少佐以上军官53人,重创日军。喜峰口战役后,因战功卓著,何基沣晋升为110旅旅长。1935年,何基沣率110旅负责防守卢沟桥,与日军对峙达两年之久,多次挫败日军挑衅。
“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怒火中烧的何基沣拔枪自尽,幸得部属及时抢救方得脱险。
首位私访延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1938年,何基沣离军养伤期间,认真思考探索救国之路。经周恩来介绍,何基沣于1938年2月秘密到达延安。当晚,毛泽东亲自去探望,赞扬了他抗日的功绩。
在延安一个月零五天的时间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多次和何基沣交谈,使他深受教益,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经过反复思考,何基沣提出留在延安参加抗日。党中央高瞻远瞩,决定让他回到国民党军队中继续工作,争取以后发挥更大的作用。
离开延安前夕,他向刘少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1939年1月,何基沣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实现了由一名爱国军人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
淮海战役关键时刻毅然起义
从延安返回后,何基沣出任国民党77军副军长,他决心依靠党的力量将这支旧军队引导到抗日救国的进步道路上来。任副军长期间,他积极宣传联共抗日政策,并先后调入40余名中共党员到77军,负责政治教育。全面抗战胜利后,何基沣任77军军长,驻扎徐州。借此机会,他与西北军故旧加强联系,揭露蒋介石打内战的阴谋,这使老蒋十分不满。蒋介石于是用明升暗降的手法,任命他为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免去其军长职务,实则解除了他的兵权。
恰在这时,何基沣的父亲病逝,他利用回北平奔丧的机会,秘密会见了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向他转达党中央的意见:先不要暴露,到关键时刻再毅然举行起义。
为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何基沣匆匆返回徐州,加紧对官兵进行革命宣传。1948年秋,全国内战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0月18日,华东野战军派人向何基沣传达了起义指示:党中央决定,第三绥靖区官兵于11月8日,在我军发起进攻之际就地举行起义。
开创大兵团起义先河的地下党员
离起义只有20天!这段极为珍贵的时间里,何基沣不分日夜,废寝忘食,对77军做了大量说服工作,以争取尽可能多的官兵起义。在布置好77军的起义准备工作后,11月8日深夜,何基沣驱车前往59军,和共产党员张克侠一道并肩作战,对59军心有疑虑的官兵进行动员,以坚定他们起义的信心。终于,他成功地在淮海战役前线和张克侠一道率第三绥靖区59军和77军3个半师共2.3万人按时举行起义,一下子撕开了国民党军的防线,顿时徐州惶恐,南京震惊。这次起义无论是级别上还是人数上都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开创了国民党军大兵团起义的先河。
起义后,何基沣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军长,率部参加渡江战役,为解放全中国立下新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卸下戎装,先后担任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1980年,何基沣溘然长逝。遵照其遗愿,他的骨灰分别洒在他当年战斗过的卢沟桥畔的淮海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