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赠一”:不孝子卖房搭配亲娘

时间:2011-12-20 15:36来源:老年世界 作者:曲卫民 点击: 载入中...

    2005年初夏,辽宁省东港市某镇的一位村民要举家进城经商,卖房子时,他用了很时尚的促销方法——“买一赠一”。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要“赠”出去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不孝儿子突发奇想
    被“搭配”的母亲谢刘氏今年84岁。老伴早年过世,她拉扯着三个孩子苦熬岁月,如今孩子们都已成家。大女儿谢淑英早在饥荒年代远嫁内蒙古,以种地为生,现已年过花甲,日子过得很难。二女儿谢淑荣今年56岁,是丹东市某仪表厂退休工人,每月有400多元钱的退休金。谢淑荣的丈夫袁仪早就下岗下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儿子谢树林今年49岁,脑瓜还算活络,所以日子比较富裕。谢刘氏一直和儿子住在一起,老太太身体硬朗,生活能自理,就是耳朵较背。
    2004年底,谢树林接到妻弟杨宾成的邀请,让他全家搬到石家庄去。杨宾成在石家庄做买卖,很需要个贴己的人做帮手。听到这个消息,谢树林一家很高兴,可他承包的土地,积攒多年的家底,还有房子,都需要时间妥善处理。过完年后,只剩下房子和老太太的事情还没有眉目。房子没问题,老太太的事却让他犯难。首先,老太太故土难离,谢树林和母亲谈过几次,老太太就是不同意去石家庄。其次,老太太若真的跟着到了石家庄,也会给他增添不少麻烦,不利于他事业的发展。他也曾想过让母亲到两个姐姐那里去,可大姐远在内蒙古,自顾不暇;二姐家住在7层顶楼,老太太死活不愿去。
    一天,谢树林怀着郁闷的心情到集市去。看到一些商贩将过季的服装和新式服装搭配着卖,很受启发,于是萌生了卖房子时将母亲“搭”出去的念头。
    2005年4月末的一天,他把这个想法婉转地和几个亲友说了。亲友们以为他是开玩笑,后来看到谢树林竟真的一本正经地和前来买房的人讨价还价,他们才明白了谢树林的真正意图。
卖房子“搭”妈
并非一帆风顺
    一时间,谢树林“卖房子搭妈”的消息传开了。人们都在暗地对谢树林投以白眼。谢刘氏因为耳聋,对儿子的做法也未察觉,她依然颤颤巍巍地走来走去,脸上挂着恬静的笑容。
    谢树林的房子在当地是比较好的。他的邻居刘世有对谢的房子心仪已久,听说老谢想卖房子,刘表现得很活跃。按当地的行情,5.5万元他是可以接受的,但谈了几次,都因为谢树林提出让他将谢母一起接过去而没有谈妥。
    接着,相继又有几个买主前来洽谈,但只要谢树林提到要搭上老人时,来人马上就会嬉笑着岔开话题,继而起身离去。
    谢树林卖房子的事情一度搁浅。“我已经让利一万多元,为什么人们算不开这点账呢?”慢慢地,他的郁闷变成了气愤,决定再进一步降低房子的价格。
大义女儿义愤填膺
    就在谢树林卖房子陷入尴尬境地的时候,他的二姐谢淑荣得知这个消息后,急匆匆地从丹东市赶来劝说。谢树林却一脸委屈地抱怨道:“我为了妈,卖房子要搭上一两万元,你说你孝顺,可你都搭什么了?”姐姐沉思半晌,只好叹一口气,抱着还蒙在鼓里的母亲不停地流泪。临走时,她对弟弟说了一句话:“你等着,我回去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买下你的房子。”
    谢淑荣回到家里,将这件事对丈夫袁仪说了,袁仪听后非常气愤,当时就拨通了谢树林的电话。不料谢树林根本不买他的账,还理直气壮地说:“亲是亲,财是财,空口说白话谁都会,只有银子才是硬通货。”袁仪放下电话,气得一连几天吃不下饭。
    后来,谢淑荣提出要将弟弟的房子买下来,由他们夫妻二人返乡伺候母亲。谢淑荣的儿女们虽然对妈妈的想法很赞同,但担心爸爸妈妈的身体吃不消。妈妈虽在农村长大,但已经进城20多年,爸爸是个彻头彻尾的城里人,根本没接触过农活。面对儿女们的疑问,袁仪的态度很坚决,他说:“我们下乡不是奔着享福去的,而是为了赡养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啊。”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可钱从哪儿出呢?他们在城里生活多年,也只积攒了一套位于七楼的42平方米的旧房子。这套房子可以卖到4万左右。于是,谢淑荣打算卖掉这套房子。
返乡救母几多波折
    为了抢时间,从5月25日开始,谢淑荣夫妻俩一起出动,通过亲友四处发布要卖房子的消息。可是,一连几天都毫无结果。夫妻俩急了,就去找中介所。接下来的几天,谢淑荣经常接到电话,但是这些买主好像是商量好了一样,所给的价格都是3万元上下。
    这时,离谢树林要搬家的日子已经很近。谢淑荣很怕弟弟真的做出辱没祖宗世人耻笑的蠢事,便召开了紧急家庭会议。孩子们都很孝顺,大家纷纷表示房子先租出去,等遇到合适的价钱再卖,眼下大伙一起借钱,先将舅舅在房子买下。
    2005年6月17日,谢淑荣夫妻在儿女们陪同下,带着4万元钱和简单的家具行李,乘车回到了家乡。看着弟弟平静地点钱,验看钞票的真假,然后办理买卖契约,谢淑荣的心里百味杂陈。她的儿女们在一旁冷冷地看着亲娘舅,心里已经没有了一丝亲切的感觉。
    然而,谢树林的母亲并没有埋怨他,她眼巴巴地看着儿子从屋子里搬了出去,登上一辆汽车,疾驶而去。可能是意识到了就要和儿子分离,谢刘氏浑浊的眼里流出两行老泪,她絮絮叨叨地重复着:“这孩子走了,也不说啥时候回来,娘想你了可咋办啊?”
    母亲就是这样,她永远都是那么宽容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是,她的孩子是用怎样的方式来报答这如山的母爱呢?(文中的人物和地名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云逛馆”解锁博物馆游览新方式
  • 甘肃武威:非遗“攻鼓子”进校园
  •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 “天下第一鼓”的前世今生
  •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头炷香”一说
  • 《诗经》:情感沉淀为标本 “思无邪”归于“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