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时间:2011-12-19 19:57来源:摘自《纵横》 作者:刘作忠 点击: 载入中...

“书生报国”的一生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原名胡曾佑,笔名未明、石明、冰禅。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于1928年来到上海复旦大学改习文学,并在1929年被公费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东三省后,胡秋原毅然放弃官费留学生学业,留在上海以文学作刀枪力主抗日,任上海大学教授、翻译。
  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日军大规模侵犯事件后,胡秋原与他前不久发生激烈论战的论敌冯雪峰一道,多次前往激战中的淞沪前线,慰问浴血抗日的十九路军将士。随后,经过胡秋原、冯雪峰以及陈望道、王礼锡、丁玲等人的奔走联络,平日观点不同的作家们终于在抗日的旗帜下集合了起来,组成了联合战线。1932年2月7日,也就是我十九路军将士英勇抗击日寇侵略上海战争的第11天,沪上50余位著名文化界人士聚集在租界内一间冰冷的教室内共商抗日大计。到会的文化界人士一致同意成立“中国著作者抗日联合会?薰,胡秋原和冯雪峰一道被推荐为由15人组成的执委会委员。
  1933年11月20日,为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联合抗日主张,陈铭枢、蒋光鼐、李济深、蔡廷锴等人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早在此前赶往的胡秋原被任命为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的委员,此时,他年仅23岁。福建事变失败后,胡秋原先是流亡到了香港,之后,他又前往印度、埃及、英国、法国、苏联、美国等地。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随后,因抗议出卖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幕后交易,被蒋介石“免胡秋原本兼各职”。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冬由香港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中共发表叶剑英提出的“九条”后,胡秋原在台湾给予了积极响应。在国民党立法院举行的会议上,在其主办的《中华杂志》上,对应中共提出的“三通”,胡秋原提出了著名的“通思想、通观念”的立论。自1988年4月起,胡秋原一直站在反分裂反“台独”的第一线,继在台湾发起成立“中国统一联盟”并被推荐为名誉主席,他又毅然来到祖国大陆推进两岸统一大业,因而被李登辉开除国民党党籍。他成了那些一心想搞台独的人的最大障碍。

“两岸破冰第一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在首都机场,胡秋原向前来欢迎他的老朋友和媒体记者强调说:“爱国就不能不赞成统一,如果不赞成统一,你就不够资格谈爱国和过问国事。任何中国人都应该赞成统一”。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
  “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9月15日,与老友邓颖超会面时,邓深情地对先生说:“我们都老了,除了希望国家富强外,还有什么其他要求呢?我们这一代人终身奋斗与追求的目标,除了希望国家强盛外,还有什么其他目标呢?”胡秋原也再次强调:“最重要的是祖国非团结、统一不可,事不宜迟”。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1992年7月,胡秋原再次赴北京参加学术交流,因身体原因,一到京就住进了医院。当他惊悉邓颖超逝世的噩耗后,硬是带着氧气袋前往吊唁,并亲书挽联:“望统一而北来揖别清谈方四载;为伟大之女性自有功业在千秋”。
  1995年8月3日,海峡两岸逾百名学者聚集北京举行“《中华心——胡秋原政治文艺哲学文选》首发式暨胡秋原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次会议的演讲及海内外学者研究胡秋原先生学术思想的论文,由大陆学者李敏生和台湾学者毛铸伦合作,分别以《胡秋原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和《志业中华——胡秋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出版,这是海峡两岸学者合作的丰硕成果,对宣扬和研究胡秋原的学术思想,促进两岸的学术交流很有意义。    
  此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胡秋原再也没有回大陆,然而却仍念念不忘国事,时刻关注海峡两岸。

 
(责任编辑:adminkjxb)
>相关新闻
  • 为何张爱玲与胡兰成没举行婚礼?
  • 胡适曾主持过150余场婚礼
  • 胡适曾得“怪病”:西医未确诊 被中医陆仲安治愈
  • 胡适人生中的尴尬事
  • 胡宗南考军校被淘汰 考场大哭感动廖仲恺
  • 胡适戒烟屡失败 自称“懦夫无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