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气的齐白石

时间:2015-09-02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齐白石

 

    齐白石,人们除了佩服他的艺术水平,还爱聊聊他的八卦,特别是他的小气,善意玩笑尚可理解,带着恶意攻击的话语实是有失偏颇,到给他翻案的时候了。


    齐白石的小气有很多例证。


    比如作为一名应该清高的,“视金钱如粪土”的艺术家,他写了一张告白常年贴在客厅:“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还有一张告白:“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庚申正月除十日。”再比如,他规定一只虾10元钱,但是有人只给15元,他就画一只半。


    很久以来,我们大部分人总认为,写个字、画个画儿、做个文章,又没有成本,要啥钱呢?但齐白石拒绝免费给别人画,一律按定价收费,这跟商店出售商品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别的艺术家没说出来,他说出来了,并当作规定明示。


    给一位付15元钱的买主画两只虾,对另一位同样也是20元钱两只虾的,这公平吗?在不撕破脸的情况下,齐白石用自己的智慧,维护了交易公平,怎么能说他是小气?为何不说是不肯出够价格的买主小气呢?纵然如此,我们潜意识里还是认为:你多画半只虾子又花不了多少工夫!但是,你知道他为画好这一只虾,下了多少年工夫吗?


    齐白石平日只穿粗布衣裤,不爱游山玩水,拒绝吃喝玩乐,他的笔如农器,鬻画养家,只为让祖母看到阿芝的画能换米在锅里煮,这是中国人最朴实的世界观,只是他依赖的对象从土地变成了纸。


    他并非是“冷血动物”,对待他喜欢的人、他尊敬的人,总是尽己所能,能帮就帮。


    山东贫农李英杰考入北平国立艺专。无钱租房只能栖身破庙,白天上课,晚上拉洋车。


    同学觉得他太苦,给他起名苦禅。后来,齐白石收李苦禅为学生,不收学费、管吃饭,李苦禅买不起画具,齐白石给他买。


    不只是李苦禅,每次学生、小辈儿来家里拜访,临走时他都要给两元钱的车钱和买糖钱,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


    北京人过冬要摇煤球,摇煤球的人因为工作时经常全身乌黑,故称“煤黑子”.煤黑子来齐白石家摇煤球,不要小费。


    齐白石过意不去便送他们几张小画以示感谢。


    煤黑子得画后,转给齐家看门人老尹,老尹再加点价钱,卖给不想排队的求画人。


    煤黑子连饭都吃不饱,要画何用?齐白石又怎么能不知道这些。但他仍然乐意给他们画,权当作善意谎言下,刻意地施舍。


    据齐白石弟子王令闻回忆,北平沦陷时期,日本人想要没收齐白石的财产,这让齐白石非常气愤,他说自己的钱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要求保留三分之一。日本人威逼利诱,为此齐白石闭门不出,也不给日本人画画。


    当时中国画学研究会开会,画家在签到簿上登记,唯独齐白石一栏中写了五个字“齐白石死了”--其实他没死,而是生气。“他家里的账本上都不写家用数目,而是写‘何苦’二字,可见老师对钱的态度很超然。”


    齐良末也曾说过,只要是湖南乡下的人来探望,只要是能说湖南话的,说出自己从何处来,哪怕没有回程的路费,父亲也会慷慨掏出50元钱来,“我亲眼见过一个人,拿着我父亲给的钱,手一直在那儿抖。”


    从煤黑子求画倒手赚钱这件事可知,齐白石当时几乎是一画难求,但他的润格也没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步。


    1931年正值齐白石创作的盛期,同是1931年的润格,萧谦中屏堂每方尺12元,是齐白石价格的两倍;扇面每件14元,高出齐白石4元。周养庵三尺以内条幅16元,四尺以内20元,略高于齐白石;扇面、册页每件6元,与齐白石大致相等。他与萧谦中、周养庵名声相近且还都是一辈儿,始终都保持着低姿态,让喜欢的人都能买到,也能买得起。


    我们还能说,齐白石一生最爱的是钱吗?其实那个着长衫,挂葫芦的齐白石,是中国最好最淳朴的农民。


    据《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齐白石旧居的对联怎么放反了
  • 齐白石、张大千传世作品在兰州邓园展出
  • 文人与蟹:齐白石画螃蟹讽日军“横行”
  • 齐白石拒绝日伪聘书写下“齐白石死了”
  • 齐白石:我是怎么当上木匠的?
  • 齐白石拒绝日伪聘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容铁先生书画篆刻展今天上午在甘肃美术馆

      容铁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身的复合型艺术家,也是中国唯一一位集中国...

    • 有龙则灵

      近来对于“龙的传人”,却有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该叫“蛇的传人”,因为国人始祖...

    • 毛笔开展的沿革

      我国制笔有着悠长的前史,笔的使用能够追溯到新时期年代,战国时期,蒙恬年代的笔...

    • 赵之谦临《武荣碑》

      汉 《武荣碑》原拓释文: 君即吴郡府卿之中子,敦煌长史之次弟也。廉孝相承,亦世...

    • 簪花字美

      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华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 书法艺术的指尖传承

      皖北沙书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技艺表演,是用手撮捻细沙或石灰挥洒成字。近日,记者来...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