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图酷
>
时事
> 正文
大西北首页
[七七回眸]“对话”历史
(
)
2015-07-07 05:32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秩名 点击:次
0
加载中...
|
支持键盘← →键翻阅 |
评论
|
查看原图
|
(责任编辑:鑫报)
< 上一图集
下一图集 >
上图: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战斗中的129师385旅某部机枪阵地(资料照片,1940年摄);下图:2015年7月2日,阳泉市民在狮脑山上俯瞰城市新貌(拼版照片)。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燕雁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R3.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R3.jpg
上图: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右纵队19团占领娘子关日军阵地(资料照片,1940年摄);下图:2015年7月2日,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村的村民在聊天,他们身后的娘子关城楼,1937年曾经被日军攻陷(拼版照片)。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燕雁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S2.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S2.jpg
上图:八路军115师战士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资料照片,1937年摄);下图:2015年6月2日,83岁的山西灵丘县小寨村村民李世彩走在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当年日军被伏击的路上。李世彩的哥哥李挺槐当年曾在平型关为八路军带路(拼版照片)。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陈晔华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T2.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T2.jpg
左图: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军围攻河北省宛平城。驻守宛平城内的国民党第29军参谋王启元被士兵用绳子系腰缒出城外,去与围城日军谈判(资料照片);右图:2015年7月1日拍摄的宛平城一角(拼版照片)。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罗晓光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U2.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U2.jpg
上图:日军占领下的芦沟桥(资料照片);2015年6月28日,游客从卢沟桥上走过(拼版照片)。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李欣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Z0.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Z0.jpg
上图:1938年台儿庄大战后,台儿庄城内一片废墟(资料照片);下图:2014年4月7日拍摄的台儿庄古城夜景(拼版照片)。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郭绪雷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911.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911.jpg
上图:1945年,雁翎队队员在冬日白洋淀冰面上训练(资料照片);下图:2015年7月1日,河北省白洋淀景区文化苑举行雁翎队水上实景演出(拼版照片)。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朱旭东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921.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921.jpg
上图:狼牙山跳崖五勇士中的葛振林(右)和宋学义(资料照片);下图:2015年6月27日,游客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参观(拼版照片)。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朱旭东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932.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932.jpg
上图:冉庄村民在地道口为民兵送饭(资料照片);下图:2015年6月30日,游客在河北省清苑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参观(拼版照片)。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朱旭东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939.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939.jpg
上图:129师警卫连战士在河北涉县上政治课(资料照片);下图:2015年6月28日,游客在河北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宣誓(拼版照片)。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王晓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951.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R951.jpg
上图:1945年拍摄的山东战区受降仪式(资料照片);下图:当年举行受降仪式的建筑保存完好,目前是山东省图书馆大明湖分馆的大阅览室(2013年8月15日摄)(拼版照片)。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徐速绘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S002.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S002.jpg
上图:1939年2月,日本军队登陆海南岛(资料照片);下图:2013年1月1日,游客在三亚海边拍照留念(拼版照片)。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侯建森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S010.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S010.jpg
左图:这是在中国战场运送物资的日本驼队(资料照片);右图:2011年6月24日,在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几名游客骑骆驼参观游览(拼版照片)。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张维贤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S015.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S015.jpg
左图:1937年,日本士兵在上海苏州河畔的壕沟战中(资料照片);右图:2010年8月19日拍摄的上海苏州河夜色(拼版图片)。 1937年7月7日,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宛平城的战火硝烟,拉开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国的黑暗序幕;卢沟桥畔的奋起反击,标注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起点。时隔78年,烽烟远去,但多年前的硝烟与战火至今让人刻骨铭心。当新华社记者重访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抗日战场,昔日经受过血和泪洗礼的焦土如今重浴和平之光;当图片跨越时空,来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和平愈显弥足珍贵。裴鑫 摄影报道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S021.jpg
/uploads/allimg/150707/3-150FFS021.jpg
崛起中华民族精神新高度——从70年奋进征程品读中国气质
朝鲜民众热烈欢迎习近平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阿富汗政府军对塔利班武装分子开展新一轮打击
长征家族的高亮时刻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闭幕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之十】关键抉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京开幕(组图)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2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