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2月10日电(记者张文静)中国正在通过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减少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助推疫情防控工作。
“爸爸,为什么我们还不能出门玩耍?”面对5岁儿子的疑问,陈军打开电脑,指着科普爱好者专门写给孩子的新型冠状病毒电子绘本,耐心地向儿子解释,“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发现的病毒,人的身体难以抵抗这种病毒的感染。人和人之间也会传染。正是这个原因,爸爸让你待在家里,保护你不生病,用这样的方法,你就贡献了你的力量,帮助人类打赢了这场‘战争’。”
一名学生正在阅读疫情科普相关的电子绘本
家住甘肃省兰州市的居民陈军告诉记者,形象生动的插画、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利于帮助孩子理解当下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减少孩子的疑问和恐惧。在给孩子科普时,家长也疏解了紧张情绪,培养了亲子关系。
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科普爱好者通过编写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制作绘本、漫画、音频和短视频等方式,向不同年龄层的公众进行疫情科普,引导人们更理性地看待疫情,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互联网上,《为什么这个春节爸爸妈妈不让我出门》《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坏家伙》等一系列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电子绘本,针对性强,能够帮助儿童理解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中国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在儿童故事里专门增加了新内容,比如“防疫特别故事”,用童趣十足的语言,向儿童讲述战胜神秘病毒的过程。江苏省常州市小学生还自创了绘本《小猫战胜病毒记》,向小朋友们科普疫情知识。
科普防疫工作还吸引到了科技、教育等部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兰州大学生态学创新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赵序茅近期几乎没有休息过。他每天都在收集疫情相关情况,根据疫情发展,结合专业知识,撰写与疫情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科普文章,并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动物翻译官”对外发布。
赵序茅正在撰写科普文章
“很多群众没有专业背景知识,对疫情不了解,容易恐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群众了解新冠肺炎的来龙去脉,减少不必要的恐慌。”赵序茅介绍。
赵序茅日前发布了一篇科普文章《穿山甲和新型冠状病毒到底啥关系?》。他说,“我希望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向公众科学普及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机制,说明这些科学研究对防控疫情的重要性,并再次强调反对吃任何野生动物。”
中国政府正在从更高层面上推动科普防疫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应急科普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科普工作的通知》,要求科协系统持续推进应急科普,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浙江省科协制定了疫情应急科普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宣传栏、科普大屏等各类宣传渠道,权威准确地传播普及科学防控防治知识。
湖南省科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抗击疫情科普宣传标语,类似“口罩垃圾分类管,乱丢也成传染源”等朗朗上口的科普宣传标语正在基层应用。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携手三家企业联合开发了“万众一心、共抗疫情”科普知识有奖竞答小程序,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科学引导全民做好自我防护。
赵序茅认为,科普防疫不仅可以减少恐慌,避免谣言肆虐,节省防控成本,还可以有效引导群众做好防范,保护自己,杜绝疫情大规模传播。(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