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的身影如往常一样,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但这个冬春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人们旅途中的心情。
对因疫情而滞留甘肃的30多名湖北籍旅客来说,此次异乡之旅,注定有一段难忘记忆。
镜头一 “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声音来自张掖甘州区的金安宾馆。家在武汉的张女士和她的家人共6人,今年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在了甘肃。
千里陇原,美景如画。神秘莫高窟,七彩丹霞,大漠,雪,都是她们的向往。去年11月,她们就提前制定好了入甘旅游的“攻略”。
“我们6个人,都没来过甘肃,设计了9天的行程,大家都充满期待。”
1月22日,张女士和家人由兰州经武威雷台景区来张掖,计划赴丹霞景区旅游。但此时朋友圈传来家乡的信息,让她们隐隐感觉有点怕。而远在家乡之外的甘肃,也开始筑起疫情防控的“防火墙”。从23日开始,她们辗转临泽县、甘州区的医院、宾馆,接受了当地医务人员的体温检测。幸运的是,她们均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1月27日,一家人转移安置在甘州区金安宾馆进行隔离观察。
张女士说,每到一个地方,她都要给防疫人员清楚地说明,她们是湖北武汉人,但身体都没有出现不良情况。她说,真实地说出来,对大家都好。
“从寻找食宿地点,到解决各种诉求,他们都太好了,再好的语言都难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从事教师工作的张女士说,连日来,张掖市、甘州区文旅部门给了她们最大的关心和体贴,让人终身铭记。要感激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不管是文旅局,还是医院、酒店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很暖心。
“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张女士说。
镜头二 “我们以后还会来”
陈先生一家3口人,也把春节长假的目的地选择在了甘肃。从兰州到敦煌,应是一路传奇,一路故事。古丝绸之路的文脉和历史厚重感,值得向往。
陈先生说,几年前他答应过孩子,考上大学就领一家人到甘肃旅游。今年,一家人东挪西凑,终于把假期时间“凑”到一起了。1月22日从武汉出发,经兰州,再到目的地敦煌,回程时过张掖。临行前,他们定好了每天的行程,包括景点、酒店、列车、航班等各类信息,一家人都商量好了。但计划不及变化,在敦煌,去了趟雅丹地貌,感受了日出日落后,他们返回宾馆,准备第二天的重头戏——参观莫高窟。而当天敦煌市已经启动了疫情防控措施,莫高窟景区闭门谢客。在一家人身体良好的情况下,他们26日返回兰州。与很多旅客不同的是,陈先生主动向防疫人员说清楚一家人的健康情况,让大家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不安。
“兰州的防控措施很到位,也很及时,很注重细节的落实,尤其是专业人员的素质很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陈先生说,这些天,他们一家人在兰州七里河区的一家宾馆入住,酒店专门给他们在9楼留出房间。有时候想到走廊透透气,前台的工作人员就会及时给他善意的提醒,态度和语气都很好。
其间,兰州市文旅部门的同志还给他们带来了别样的春节礼物——三本自驾护照,以及兰州特产、口罩等,让他们一家人感受到了湖北、甘肃就是“一家人”。在场的文旅局工作人员说,虽然陈先生一家此次甘肃游,并不是一次“完美”之旅,但还是希望疫情过后,一家人再抽时间来兰州旅游,还能从兰州出发,到甘肃更多的地方走一走。陈先生表示,以后一定要再来甘肃,领略和感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之美。
镜头三 “这里风景美,人更美”
在敦煌山庄,李女士和她8岁的女儿,是这家旅游酒店近几天为数不多的客人。
作为旅游城市的敦煌,游客四季旺盛。今年春节期间,这里依然是多数游客入甘旅游的“目的地”。来自武汉的李女士和其他几位湖北旅客,在疫情发生后滞留敦煌。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当地绝大多数酒店在特殊时期不得不闭门谢客。为将滞留湖北籍旅客安置好,敦煌市文旅局特事特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滞留旅客在敦煌留观期间的生活安排,让他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李女士说,因为女儿年龄小,爱闹腾,所以她经常麻烦大家。有一次,女儿闹着要吃零食,她也没法出门去买,文旅局的陈局长跑出去给孩子买了零食。这些天来,她给酒店工作人员提了好多“麻烦”的要求,但他们都很耐心、热心地帮助我们娘俩。现在大家都彼此加了微信,经常通过电话、微信、短信交流沟通,“我提出的问题,他们基本都能解决。”李女士说,当初她最怕“地域黑”,怕一旦说出自己是湖北武汉人,会招致不好的对待。现在,这种担心完全没有,而且作为国际旅游城市,这里的人们都很友善。
“这里风景美,人更美,下一次我一定要来个‘深度游’。”在表达了感激之情后,李女士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