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2月31日电(记者多蕾)为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工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独特优势,依托传统工艺带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甘肃省日前认定91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并出台措施支持在贫困县组织开展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确定将夏河县善源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通渭县忠贤脊兽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91家单位认定为甘肃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按照通知要求,已设立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将纳入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管理,并获得政策支持。同时,各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要发挥文化“扶志”“扶智”作用,积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传统工艺学习培训,助力精准扶贫。
今后,甘肃省相关部门将举办各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销活动,帮助其加大线上线下的宣传和营销力度;并以组织开展传统工艺培训、扩大传统工艺产品销售渠道为重点,支持本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参加各类相关博览会、展销会;组织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进入本地各景区、景点开展展销活动,切实帮助贫困户持续增加收入。(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