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培训机构韦博英语被曝大量门店停课。作为一家拥有二十多年资历、号称在全国60多个城市设立150多家中心的老牌教育机构,众多已报名缴费的学员无处上课,也无处追讨已缴学费。这类需要提前支出金额的预付式消费,又一次成为舆论热点。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因其便利、可打折等特点,在餐饮、健身、教育培训和美容美发等多种服务行业被广泛使用,成为新兴消费业态。然而,因预付式消费引发的纠纷也不断上升。预付式消费到底存在多大的伴生风险,消费者该如何防范?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无法使用的储值卡
“这张是面包店的会员卡,充值200元送20元;这张是干洗店的,储值1000元以上可以享受八五折优惠;这个是水果店的,只要报电话号码就可以直接从卡里划费用;还有美发卡,店庆搞活动的时候储值8000元,就可以享受3折美发;还有洗鞋卡、洗车卡、美容护理等储值卡……”在兰州市民丁霞(化名)的卡包里,粗略数一下竟然有13张各种类型的消费储值卡。
丁霞说,除了这些经常使用的,家里还有一些使用频率不高,或是不需要出示只报电话号码的储值卡。丁霞回家整理储值卡发现,家里竟然还有十几张卡,有的卡片自己都不记得是哪个商家的,甚至还有一些卡,里面还有钱,但那个店已经不存在了。
有相同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数。“这张卡是天水路一家西餐厅的,当时充了1000元,没用几次,后来西餐厅改成了牛排店,但储值卡还能继续使用。又过了大约半年,再去消费时发现店已经关了,卡里剩余的300多元钱没地方退……”市民丁巨川说,因为数额不大,商家不好找,也就没想着去退钱。
时下,预付式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常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开始从传统的服务行业扩展到线上的娱乐、用车、租房市场等领域,酷骑单车、ofo小黄车曾一度被指押金难退……办卡充钱易、退钱维权难,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了风险和麻烦。
预付式消费投诉多
近几年,预付式消费投诉居高不下,已逐渐成为服务消费投诉的热点。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投诉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预付费文化娱乐体育等服务投诉越来越多,其中健身服务成“重灾区”。
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14596件,值得关注的是健身服务投诉7738件,投诉量同比上涨72.6%。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办卡容易退卡难,商家推出不同种类的优惠卡,吸引消费者一次性付款,事后以各种理由不予兑现承诺,任意改变服务内容;服务场所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致使消费者在服务过程中人身、财产受到损失;预付卡累计金额庞大,资金监管措施不力,安全难以保证;经营场所突然关闭或经营主体变更时,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多方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减轻、逃避自身责任。
记者从甘肃省消费者协会了解到,近年来我省预付式消费投诉大量集中在美容美发、健身、洗浴、洗染、餐饮等服务行业。2018年5月30日,消费者张先生诉至省消协称,自己于2017年12月在兰州市城关区平凉路一家理发店办理了一张价值500元的储值卡,自己还一次未用就被告知已不能使用,已诉至多个部门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兰州市消协报送数据显示,2018年共接到某美发机构预付卡投诉403件,投诉的内容均为办理了储值卡前往理发时,有的门店已关门停业,有的门店不接待消费者持卡消费。此美发机构涉嫌非法集资,其资金已被相关部门冻结暂扣,店面无现金营业收入,无力退还卡内余额等因素造成。
省消协工作人员表示,造成预付式消费投诉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包括消费者的盲目需求、经营者的诚信缺失、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以及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缺失。
如何维权谁来监管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一直是维权热点,监管难、维权难,群体性消费投诉多发。对于如何维权和防范,省消协和律师给出消费提醒:预付式消费有风险,办卡充值需谨慎理性,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购买预付卡,不可贪图高折扣而忽视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要尽量避免一次性预存大笔金额,办卡消费要理性充值,不要被商家宣传优惠折扣迷惑而冲动消费,以免商家停业走人、携款潜逃导致财产损失。
在办卡前要考察经营者的信誉和经营状况,尽量选择证照齐全、规模大、信誉好、经营时间长的经营者;在购买消费预付卡时,事先详细了解卡的使用范围、期限、功能、退款条件等细节,不可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最好签订书面协议。签订正式书面合同,要查看清楚合同内容,对不合理的条款内容,要及时纠正,便于事后的消费维权争议解决。
对一些金额大、时效长的卡,定期核对消费记录和金额,以防卡内余额“不明”缺失;办卡时勿忘索要发票、保留相关协议,以备发生消费纠纷时投诉有据;一旦遇到商家携款潜逃,涉嫌经济诈骗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办卡消费发生纠纷,消费者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12年第9号《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的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及时到消协或拨打12315投诉;遭遇商家恶意卷款跑路、涉嫌经济诈骗的拨打110报警。
此外,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还应注意不要被店名所迷惑。有的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取名“国际会所”“连锁经营”,实际并未取得连锁经营授权资质。注意虚假宣传,对夸大其词的广告用语要警惕。不要贪图便宜,警惕“免费试用”幌子,防范资金风险。
甘肃赛莱律师事务所刘鹏律师说,预付式消费的形式,无论是否签订书面合同,或者实际的服务内容是否完成,均属于《合同法》所保护的服务合同关系,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据《合同法》第六十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之规定,履行自身义务。针对预付式消费,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等的条件下,不要冲动消费,应仔细阅读服务合同内容并对企业经营规模、市场口碑和社会信誉进行了解,消费前尽可能亲身体验。消费后,确保预付金额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消费完毕,避免拖延周期。尤其对尚未开业的商家要特别留意,这其中很有可能存在消费陷阱或欺诈行为。在消费过程中,要妥善保管所签订的书面合同、款项支付凭证,以及双方的聊天记录或通话记录等重要证据。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保护法》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合同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经营者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责任。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