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家住蒿林乡大唐村的安艳艳果断实施了家中危房的拆除计划。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文/图
4月22日至26日,记者在陇南市西和县脱贫攻坚一线采访看到,为了让百姓住房安全有保障,西和县不仅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帮助贫困家庭建新房,还宣传、动员已经建设新房的家庭拆危房,为“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三保障之一——住房安全有保障,再上了一道安全保险。
蒿林乡乡长郑清辉介绍,蒿林乡在推进“住房安全有保障”建设中发现,许多已脱贫和预脱贫的农户在有了现代化新房后,原来废弃多年或已经不安全的危旧房依然存在,而使用功能以存放旧农具、旧家具为主。有些农户甚至在家里添客人后,为招待客人,自己时不时还住在危旧的土坯房里,这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汛期暴雨频发季节,原来不住人的危旧房存在垮塌风险,不仅危及他人安全,更危及危旧房屋拥有者自身的安全。
当地扶贫干部帮助安艳艳收拾危旧房屋里的旧农具
针对这一问题,蒿林乡党委于2018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拆除工作,制定印发了《蒿林乡农村空心房和残垣断壁拆除工作实施方案》。
但是,这一工作一开始也遇到了阻力。有农户对老房子有感情,舍不得拆除。最担心的是老院落拆除后,宅基地还是不是自己的?针对村民这些疑虑,蒿林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逐村逐户进行宣传,通过一个个危旧房在汛期突然垮塌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给农民讲述拆除危旧房的必要,并明确危旧房拆后宅基地还是自家的。而且要是在上面建养殖圈舍和厕所,每一项补助1500元。
拆除过程中,采取先易后难、分步推进、集中攻坚的办法,党员、村社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和享受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政策的群众,率先拆除自家危旧房屋,用实际行动引导村民支持、参与农村“空心房”整治。同时,把拆除危旧房屋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移风易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确保了拆除工作高效、安全、稳步推进。
这些宣传、政策和示范带动,很快打消了农民心头的疑虑。
截至目前,全乡累计拆除危旧房屋549户2135间、残垣断壁248处2002米。群众的观念已经由“要我拆”转变为“我要拆”。
2019年,蒿林乡这一工作探索,在西和县得到全面推广。
4月24日上午,家住蒿林乡大唐村的安艳艳果断实施了家中危房的拆除计划。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矗立在新房旁的废旧土坯房,在约10分钟内墙倒椽落。站在新盖的院落里,安艳艳招呼着现场帮忙的乡、村干部,将多年不用的农具一一放置在新院的房前屋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艳艳家早在2007年就建设了砖混结构的一院新房,而且也早于2014年实现了脱贫。危旧房屋拆除后,安艳艳准备在原址上建设一座猪圈和驴圈,发展畜牧业。
拆除危旧房,不仅拆掉了住房的安全隐患,还拆出了发展的新空间。
与安艳艳一样,大唐村六社的赵贵子也看到了拆除危旧房带来的新变化。
2018年,他们家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下盖了一院新平房,今年初就把原来7间土坯房中的4间给拆了,复耕了一块田。出乎意料的是,他半月前在复耕的田里种的覆膜玉米、菜豆、辣椒、黄瓜等蔬菜,竟冒出了茁壮的新芽,地力比山上常年耕种的田还好。
“这就像做梦一样!家里不仅有了新房,还多出了一块田!照这样发展下去,今年我家就要脱贫了!”赵贵子说。
郑清辉介绍,这一项工作解决了脱贫攻坚中遇到的“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新问题,不仅建新房,还要排查、消除危旧房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后,农民的精气神也进一步提高了。通过打造整洁、干净、文明、有序的乡村环境,为全乡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打牢基础。同时,这还利于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打下更好基础。
郑清辉介绍,产业是扶贫的关键。今年西和县出台政策,对像安艳艳一样在2017年之前脱贫的户,一户奖补4000元,助推农户搞养殖和种植花椒、药材等。对2017年底以后脱贫的人均补助5000元,每户不超过3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农户必须与村、帮扶队等签订产业发展协议,在发展到一定时间后组织验收,确保资金用于发展产业上。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