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我省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1511.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3%,增长6.7%。”《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这张醒目的成绩单,让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也让“十大生态产业”成为省“两会”的热词。
很多代表委员都印象深刻,2018年1月,省委召开十三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明确提出我省要培育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坚定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崛起之路。
忽如一夜春风来。决定一出,甘肃十大生态产业各项工作迅速铺开,一个个“含金量”十足的项目纷纷出炉。
——制定出台发展规划、专项行动计划和系列配套政策,建立265个总投资8200亿元的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库,建设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全面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增势强劲,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分别增长26%和30%以上。
——国内首个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并网投用、全国首个国家网域大规模720兆瓦时电池储能电站试验示范项目获批、全国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区建成、国内首条年产1万吨羰基镍生产线试生产……
“无论‘首个’,还是‘最大’,都充分展示了甘肃摆脱旧有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路子、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心。”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说,“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十大生态产业,为甘肃发展找到一条思路主线,通过十大产业的引领,甘肃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会有大跨步的发展。”
“十大生态产业”,不仅是一本经济账,更是绿色文明的一个风向标,其中蕴含着省委省政府深层次的考量。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是我省今后推动发展的根本遵循。但是,目前的甘肃,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实体经济根基薄弱,新旧动能转换慢,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形势下,依赖物质投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十大生态产业,正是我省从根本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代表委员们认为,要按《政府工作报告》所说,“扭住十大生态产业持续发力,推动绿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坚持绿色崛起与工业强省相结合,按照“今年大发力、明年大见效”的总体部署,推进生态产业大踏步发展。
“酒泉在利用绿色新技术改造传统老企业,实现集约化高值化发展上大有可为。”省人大代表、酒泉市委书记吴仰东说,“酒泉市将加快建设十大产业为支撑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文化旅游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的绿色生态产业。反复研读《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协委员盖宇仙对“实施旅游交通‘通路、改站、畅游、智联’四大提升工程”充满期待。“我省旅游资源富足,但受地形所限,部分地区长期是‘旅长游短’的状态。通过‘快进慢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实施,将实现交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盖宇仙说。
2019年,我省将大力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深度挖掘附加值。从事中药材产业的省人大代表石学斌对此颇有感触。他说,“康乐县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中药材产业对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真正要做强做大这一产业,不应光强调种植,还要发展龙头企业,真正将整个产业链做起来,中药材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咬定绿色发展,深耕生态产业。如今的甘肃,一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越走越广阔。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