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康仁。
从基层农民工到全国人大代表,从省劳模到全国劳模,从一个抹灰的小普工到全省的十优工匠,康仁的人生历程,是一位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的奋斗史,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农村人在时代浪潮中身份不断转换的缩影。
“草根”逆袭 农民工当上了人大代表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康仁收获了两个荣誉,一个是甘肃农信杯“改革开放40年40人”的称号,一个是改革开放40年感动甘肃人物——“工行杯”陇人骄子。
1980年,康仁来到了省城兰州,进入甘肃建投七建集团公司当了一名合同工,在工地上打杂干临工,这一年他刚满19岁。
康仁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多挣钱贴补家里,做技术工收入比普工要多得多。可是工地上管理非常严格,也只能远远地看、偷偷地学。”每天中午、晚上吃完饭,工友们都休息了,康仁就自己学着抹灰,一遍又一遍,直到看上去平整、匀称,自己满意为止。
他的偷偷学艺被当时上海来的一位老技工看在眼里,加上康仁吃苦耐劳,谦和好学,将其收为徒弟。自此,康仁正式成为一名抹灰工。
由于肯吃苦,勤钻研,精通图纸,熟悉施工管理,康仁当上了抹灰班组的组长,并将一个几十人抹灰班组渐渐发展壮大为几百人的综合施工劳务领包队,荣誉纷至沓来,甘肃劳模、全国劳模、先进个人等多个光环。
专业技能大赛 频频夺魁
凭借娴熟的技术,康仁参与了多个省市级专业技能大赛,并频频夺魁。在38年的建筑生涯中,康仁坚持按照“永创精品工程”的奋斗目标,严格落实抹灰质量标准,从砂浆的配比、使用、掺附加剂和调制方法,到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抹灰作业的立面垂直度、表面平整度、阴阳角方正、面层结合紧密度,出墙均匀度等各项技术指标严格考核班组成员,所交付的工程个个优良。
2017年,他获得了“甘肃建筑行业十优工匠”的称号。
为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发出呼声
2013年,康仁光荣地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一年,在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包括康仁在内的31名来自基层的农民工代表,他们将农民工的期盼和诉求融入发言、建议和议案中,代表着中国2.6亿多兄弟姐妹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康仁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连续四年他提的建议几乎都跟农民工有关,尤其关注建筑业,关注农民工。康仁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家更应该着力加强对新时期建筑行业工人的培养,也要多关爱农民工,让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自己发展了,也不忘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致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带领出的家乡农民工兄弟累计上千人,在工地上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如今一部分人有了资金,回乡创办企业做实体;有些在兰州安家,生儿育女,日子过得滋润;也有部分人,分布在建筑行业的不同岗位上,成了新一代技术人员,一个个都劳有所获。”康仁感慨,国家和社会在发展,农民工不再是一个标签,只要有努力的方向,心就有所安放。
文:兰州晨报记者 欧阳海杰 图: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裴强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