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还需自己加油干”
——走进武威市易地移民搬迁示范村
大西北网6月19日讯 走进天祝县德吉新村,一排排移民新居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四面延伸,映衬着远方的蓝天白云、祁连冰雪,风景美如画。
德吉新村是武威市易地移民搬迁的典型示范村,海拔2600多米,2014年3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98亿元,占地面积1632亩,目前已有来自全县9个乡镇894户高深山区群众入住安家。近日,记者在德吉新村驻村蹲点采访中,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的艰辛,也记录下了村民生活的变化。
在这里,移民群众搬出穷窝奔富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农村创业的生力军;在这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正在一步步探索实践中;在这里,移民新村开始化蛹成蝶,新的希望正在冉冉升起。
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致富“领头雁”
近日,村民那海珍家相继迎来了两件高兴事:从高深山区搬进德吉新村,“五一”期间他们在自家的二层小楼里为独生女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妻子经过县里的培训后“持证上岗”,成为一名正式的新型职业农民,老两口靠着新理念、新技能,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洁白印花的地砖、通透雅致的窗帘,二层小楼客厅和卧室间清新的隔断设计……走进那海珍和妻子李生梅的家,每处装饰都体现着主人的细致和用心。谈起现在的生活,56岁的那海珍脸上洋溢着笑容。2014年,老两口带着女儿从15公里外的中大沟村山区搬到了德吉新村。刚开始他家也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以前从烧水到吃菜,随手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处处都得花钱”;过去靠种地也能养活一家,现在必须要寻找新的产业,才有新出路。正当他们陷于纠结时,天祝县南阳山片移民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他们,动员他们创办了德吉海养殖场,还帮助他们申请了“投母还羔”精准扶贫项目,与入住移民区的龙头企业天祝县三洋盛生物公司签订养殖发展协议,由三洋盛生物公司为他们的养殖场投放母羊,并提供配种、疫病防治等服务,三年后养殖场向三洋盛生物公司按比例返还羔羊。目前,德吉海养殖场的规模已扩大到200多只羊,每年除去畜草饲料等费用,可以稳定收入两三万元。
去年年底,李生梅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养殖产业培训班,将会享受到包括“优先办理所需水电服务”“优先获得小额担保贷款和双业贷款扶持”等一系列惠农政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5年1月,天祝县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目前,县农牧局农广校、经作站、畜牧站以“专家+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辐射带动户”的模式组织培训,共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800多人。天祝县农广校副校长张华告诉记者,扶贫先扶智,下一步他们还将会把“互联网+”广泛应用起来,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适时向科技人员咨询,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村致富的“领头雁”。
“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脱贫致富还需自己加油干”
在家门口上班、拥有自家的香菇大棚,这是村民付生财多年来一直怀揣的梦想。从天祝县朵什乡搬进德吉新村后,他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第二个梦想也即将变为现实。
每天清晨,付生财步行二十分钟左右,来到附近的天祝县南阳山农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付生财告诉记者,以前背井离乡打工,最心酸的是工作不稳定,现在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月工资也稳定在3000多元,关键是家里事都能照顾上。
付生财是个有心人,他在务工时一边学习种植香菇的技术,一边将打工挣下的钱存起来。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最近,他决定“大干一场”——把自家的养畜大棚改造后用于香菇种植,“自己给自己打工”。付生财给记者详细算了收入账:大棚改造后可以放置5000个菌棒袋,除去成本,每个菌棒出菇利润在4元钱左右,一座大棚一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
付生财说:“和农田打了一辈子交道,最终还是要靠农田,这些菌棒就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命根子,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脱贫还需咱自己加油干!”
天祝县南阳山农业有限公司是该县2015年引进的一家企业,利用德吉新村现有的养殖暖棚和日光温室,发展优质食用菌种植科技示范基地。5月3日,记者走进这家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高大宽敞的黑色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棚内
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如小伞般的香菇布满菌棒,散发出阵阵清香。“德吉新村的海拔较高,气候环境和空气质量都很适合香菇的生长。今年基地投入了20多个大棚培育香菇,可以安排近百名村民就业。同时,我们还正准备帮助农户建设香菇暖棚,菌棒生产、接种、成品回收销售及技术服务都是由公司负责,农户只负责养菌出菇、菌棚日常管理。只有群众有收益,我们公司才能有发展。”公司负责人郑军云告诉记者。
为了动员更多群众参与这一产业,县里还专门组织部分村民赴河南三门峡一带的香菇大棚考察参观,最近县里又出台扶持政策,今年拟在德吉新村推广50个香菇大棚,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报名者已过百人。
以促农增收为核心,确保“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
在德吉新村,像那海珍、付生财这样,越来越多的移民群众靠自己的汗水耕耘着新生活。2016年,该村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据天祝县南阳山片移民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群众自强不息的努力,是德吉新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为确保移民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天祝县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作为稳定搬迁群众生活的重要保障,通过土地开发治理,盘活南阳山片土地资源,解决搬迁群众安置用地;统筹利用县内水资源,启动实施南阳山片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短缺“瓶颈”问题;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在德吉新村建成小学、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并配齐水、电、金融、商铺等辅助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强管理服务,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培育增收产业、引导就业创业是移民搬迁的根本保障。为增强搬迁群众的“造血功能”,天祝县出台《天祝县南阳山片生态移民区富民产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把产业扶贫作为解决贫困群众后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把特色产业项目规划到村,增收产业计划落实到户,切实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共同致富”的基本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多种经营主体的运行模式,加快培育发展日光温室、草畜、食用菌和大田作物等富民产业。县里还计划发展旅游产业,使移民群众创收的路子更宽一些,致富的步伐再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