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孤单的草原治沙人
大西北网1月30日讯 一、沿着公路向玛曲草原深处行走,让人感叹的是,这座高原小城的街巷不仅干净整洁,草原也是一样的清洁,几乎看不到塑料袋、饮料瓶之类的垃圾。
这是玛曲县开展全方位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果。这其中,也包含着一位叫“卓玛加布”的牧民不懈的努力。
当记者辗转见到今年51岁的卓玛加布时,这位自小生长在玛曲县欧拉乡达尔庆村的藏族群众正在赛马场捡拾垃圾。
他弯着腰,把一个个散落在看台上的饮料瓶、塑料食品袋装进左手提着的尼龙袋里,装满后放在雇来的垃圾车上,然后又拿起另外的空袋子继续返回看台捡拾,汗珠沁满额头,他也顾不上擦拭。
自2003年起,卓玛加布默默地开始清理草原上的垃圾。2012年,有了一些积蓄后他又加入了义务治理草原沙化的队伍,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玛曲草原环保卫士。
“在我们村里,不要说饮料瓶、易拉罐,就连塑料包装袋都很少见。”欧拉乡达尔庆村牧民群众拉毛加说,在卓玛加布的带动下,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环保意识都很强。
“你不知道,绞在一起的塑料袋最大的一个30斤,还有一个25斤,最小的一个5斤!”玛曲县尼玛镇秀玛村村民昂加说起他因误食塑料袋死亡的牛,至今仍情绪激动,他说当时他们剖开牛肚子时,塑料袋绞成了球状,他特意称了重量。
“要不是把垃圾捡掉,不知还要死多少牛羊呢!”昂加说,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草原上的垃圾更多了,多亏了卓玛加布他们及时来清理。
多年来,卓玛加布一直坚持义务捡垃圾和治理草原沙化。卓玛加布说,他所做的这点事,不需要草场主人的感谢,更不需要别人说他好。只要看到草原上垃圾少了,牧民的环保意识转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草原的行列,他就感到很欣慰。
这位51岁土生土长的牧民,没有多少文化,汉语说得也不是很流利,几乎不会说“生态保护”这个词,但保护草原却是他深根于心底的信念。13年来,从未改变。
二、汽车在坑洼的土路上颠簸,过玛曲黄河大桥,大草原一望无际向两边铺开,一路向西就是黄河畔欧拉乡欧强行政村的草场了。
一望无际的绿洲中突兀的是黄色沙丘,孤独而刺眼。
走进这片黄色地带,又会有惊喜出现,沙地上已经长出了草。
这里便是卓玛加布治理沙化的一块“试验田”。自2014年起,他开始义务在沙化土地上种草、种树。他的沙化点总共有5处,如今都已有了明显成效。
“先挖15厘米的坑,倒入黑土,铺上一层牛、羊粪,撒上草籽。”这是卓玛加布种草的方法,黑土是从修路的工地上运来的,牛羊粪是从群众那里买的。
这是一片狭长地带。最初,这里是耸立的沙丘,挖掘机和装载机无法行走。卓玛加布克服重重困难,将沙丘铲到了3米高左右,整体成平面后,种植大幕便拉开了。
2014年,他在黄河边的一座小山丘上种植了1000棵高原柳。去年,在距离黄河20公里的一处治沙点上,他带领亲朋又种植了2000棵柳树苗,播撒了2000斤草籽。
当卓玛加布打开沙丘的铁丝围栏大门时,脸上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草长得郁郁葱葱,踩上去有强韧的弹性。
这里的草因为没有牛羊踩踏而长势良好,这是去年5月份治理的,今年又补撒了一些草籽,如今牧草成片,中间还有野花盛开,像一大块绿色的地毯,草丛里间或还有青蛙跳跃。
而在这里还有一块块突兀的黑土块,这是卓玛加布自己发明的“专利”——废草皮移植法。他在修路的工地收集收购铲下的废弃草皮,分割成20厘米见方的小块后,挖30厘米的坑植入,因为草皮里富含水分,容易固定,而且可以降低沙丘的温度,用在沙坡上效果很好。
散落在沙坡上的草皮像一个个盆栽,浓密的草根已经紧紧地把沙土固定住了。
更让卓玛加布高兴的是,玛曲县畜牧局在沙化治理项目中运用了他自创的沙化治理方法。
玛曲县畜牧局副局长马建云说,在沙化治理过程中,他们借鉴了卓玛加布的一些好方法,若试验成功会考虑推广。
三、在玛曲,只要说起“捡垃圾的卓玛加布”,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20年前,这里都是茫茫的草原,草有80厘米高呢!”在玛曲县工作20年的马建云的记忆里,玛曲草原水草丰茂,只有黄河岸边有零星沙化土地,但是因为位于风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气候变暖、过度放牧等诸多原因,沙化面积越来越大。“全县沙化草场面积达80万亩,沙丘面积达10.5万亩,其中流动沙丘5.1万亩,沙化草场面积69.5万亩。”
“从2003年起,卓玛加布开始捡拾垃圾,又主动减畜,卖掉了家里的1000多只牛羊,只留下200头牦牛,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围栏公司。一般人开公司是为了挣钱,而卓玛加布却干起了赔钱的事。”玛曲县畜牧局局长冬宝介绍,卓玛加布多次到畜牧局找他,表达治理沙化草场的愿望,从没有要过一分钱,没有诉说过一次困难,他的做法确实让人感动。而卓玛加布这样的民间治沙队伍,已经成为政府治沙的有力补充。
“牛羊太多,草长不好,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有钱赚,往后草场没有了怎么办?”卓玛加布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道出了他保护草原的初衷。
从起初单纯的捡垃圾到如今沙化草场治理,一步步走向生态保护的路,卓玛加布曾经单打独斗;如今,他已不再孤独。
卓玛加布的儿子散旦说,起初,父亲倡导捡拾垃圾时,别说村里的群众,就是家里人也不乐意。
“刚开始,他们以为我是为了挣钱,时间久了,大家也理解了,不但欢迎我去,还主动把垃圾都收集好放在路边。”卓玛加布说,很多牧民群众已主动加入到捡拾垃圾的队伍。
散旦说,最初治理时,牧民群众怕轧坏他们的草场,不让车过,后来看到他们义务种树种草并收到成效,都为他们点赞。
这么多年来,到底为环保事业付出过多少心力?卓玛加布没有算过。
他只粗略地记得,自2013年以来,投入了20万元左右;2015年捡垃圾、种树花了7万多元。
卓玛加布说,草原是地球的“肺”,和人一样,如果“肺”受到了伤害,草原就会死去,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毁掉。在卓玛加布看来,这样的付出很值得。
“人越多力量越大,草原会越来越美!”卓玛加布告诉记者,自去年起,甘南州整体掀起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热潮,全州干部群众以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为努力方向,向“脏乱差”宣战,全民参与,效果很好。而且,玛曲还成立了“更盼”环保联盟志愿者协会,这么多人和他们一起维护这一方绿洲。队伍越来越庞大,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我会更加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草原更加干净、美丽!”在近日召开的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总结表彰暨现场观摩推进会上,卓玛加布作为“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先进个人”代表发言时,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