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加大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成效显现

时间:2015-09-06 07:53来源:大西北网-甘肃日报 作者:左玉丽 王睿君 点击: 载入中...

  活动范围不断下移 “野外生活照”频繁被拍


  白水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成效显现


  大西北网9月6日讯  竹林深处,一只大熊猫妈妈扭着圆圆的屁股,迈着标准的“八字步”,东闻闻、西嗅嗅,悠闲地沿着竹林小道“散步”。突然,左侧山坡下的竹子丛中探出了一个圆圆的小脑袋,原来是一只大熊猫宝宝,只见它抬起左腿,努力地想爬上坡,却因坡太陡、腿太短没能成功;聪明的大熊猫宝宝斜着身子,“扒”在坡上,抬起右腿“挪”了上去,然后一扭一扭地追妈妈去了……这不是动画片,而是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野外活动视频。


  近日,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收回了二季度野外红外相机中的影像资料,惊喜地发现,在碧口、让水河、刘家坪、丹堡河、白马河、大熊猫繁育中心等6个保护站点布设的红外相机,全部拍摄到了大熊猫的“野外生活照”。


  除了大熊猫妈妈带宝宝“散步”的镜头,“大熊猫自娱自乐在雪地里打滚”“‘大熊猫先生’为争抢配偶被打得头破血流”等精彩“剧情”,也在红外相机中“上演”。


  去年10月至今,白水江保护区已40余次拍摄到大熊猫野外活动影像,其中包括70张照片和35段视频。此外,红外相机还拍摄到羚牛、金丝猴、藏酋猴、血雉、黑熊等国家级珍稀野生动物照片4000余张、视频800余段。


  据了解,占地18.3万公顷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共有野生大熊猫132只,其中白水江保护区内种群数量最多,达到110只。


  近年来,白水江保护区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采取“专业管护与全民日常管护相结合”的办法,把保护、监测、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全力保护白水江大熊猫栖息地。


  监测数据表明,白水江保护区内自然环境持续好转,大熊猫活动范围逐渐扩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呈现出不断扩张之势。


  “我们发现大熊猫活动范围不断下移,由原来的海拔1800米下降到海拔1600米,直观地说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成效显现。”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袁峰晓说。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熊脸识别”助力建设野生大熊猫影像资料库
  • 甘肃“熊脸识别”野生大熊猫: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出新招
  •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巡护员: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守护者
  •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捕捉到野生大熊猫
  • 赤狐重现甘肃白水江保护区
  • 时隔30多年,赤狐“重现”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