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车企需为试乘者购买不低于200万元座位险

时间:2021-01-08 09:25来源:大西北网-新华网 作者:李舒瑜 点击: 载入中...
    自动驾驶车企需为试乘者购买不低于200万元座位险
 
 
    为加速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推动南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下面简称《意见》)近日印发。《意见》提出,提供自动驾驶汽车试乘体验服务的市场主体需购买每车每座位不低于200万元的座位险,或者每人不低于100万元的必要商业保险如人身意外险等,并与试乘体验者签订试乘告知书,充分告知试乘风险性。
 
 
    扩大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道路开放区域
 
 
    《意见》提出扩大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道路开放区域。在广州市划定的一级、二级及三级测试路段基础上,分批划定南沙自主开放路段。该类型路段包括:南沙区范围内所有双向两车道及以上路段;经特定许可的部分单行混行道路及无交通标志、标线道路;具体路段信息、图示等详细规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通告形式向社会公布。
 
 
    申请在南沙自主开放路段开展测试的测试主体需为在南沙区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单位。
 
 
    测试主体申请在南沙自主开放路段开展测试前,测试主体或其控股公司、团队需具有在国内外测试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且测试里程不少于50万公里的经历;同时需在广州市已划定的南沙区范围内一级、二级及三级测试路段完成单车平均自动驾驶里程不少于1000公里的测试,且未发生责任交通事故及失控状况。
 
 
    首次申请时,单一测试主体测试车辆不超50辆,测试6个月后且无发生责任交通事故及失控状况的,可申请增加新测试车辆。
 
 
    自动驾驶远程测试要避开早晚高峰期
 
 
    《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多种技术路线的自动驾驶远程测试。南沙区蕉门河、明珠湾、南沙湾、庆盛枢纽等交通设施较完善的区域,积极推进多种技术路线的自动驾驶远程测试,后续视技术发展情况,进一步扩大开放区域。
 
 
    测试主体开展远程测试时应避开早晚交通高峰期(上午7时至9时,下午5时至7时)。如测试主体采用车路协同技术路线,测试路段可按规定权限放宽至上述开放区域内所有广州市或南沙区已划定的测试道路。
 
 
    如测试主体采用单车智能技术路线,测试车辆进行测试时应将远程测试驾驶员配备在车内副驾驶位上,测试车辆在道路测试中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测试驾驶员承担车辆驾驶员相应法律责任。测试主体对交通事故或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负有责任的,测试主体及相关责任人员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测试车辆需参照教练车有关技术规定配备副后视镜等,保证副驾驶位上的远程测试驾驶员可对自动驾驶模式下的测试车辆实施高权限干预控制。
 
 
    鼓励企业开展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试点
 
 
    《意见》鼓励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在南沙区开创新商业模式:公众可向有关市场主体主动申请以支付基本成本的方式试乘自动驾驶汽车,支持有关市场主体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舒适的试乘体验服务,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模式下的出行服务新模式;支持有关市场主体与电商、物流等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自动驾驶货运试点,积极推进干线物流商业应用探索;支持南沙区内整车制造企业开展自动驾驶汽车试制、测试,力争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适时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在城市环卫、无人配送等领域综合性商业化运营试点。
 
 
    其中,面向广大公众提供自动驾驶汽车试乘体验服务的市场主体,需为已在南沙区开展过载客测试的测试主体或其自动驾驶技术使用主体,且过往载客测试中所搭载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测试里程不少于10万公里。提供该项服务的车辆需取得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用临时行驶车号牌。
 
 
    提供该项服务的市场主体需购买每车每座位不低于200万元的座位险,或者每人不低于100万元的必要商业保险如人身意外险等,并与试乘体验者签订试乘告知书,充分告知试乘风险性,同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保障试乘体验者人身安全。
 
 
    《意见》称,提供试乘服务时,需按广州市有关规定配备测试驾驶员,且该项服务仅限在广州市或南沙区划定的测试路段上开展。
 
 
    《意见》支持企业在南沙区范围内的社区、医院、公园、港口、工业园区、商业广场等封闭或半封闭区域探索开展低速智能无人车物流配送、即停零售、安保巡逻等商业应用试点,所采用的低速智能无人车应为纯电驱动、设计速度低于30千米/小时。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再开全国先河 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在深圳合法上路
 
 
    深圳立法将再开全国先河。1月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率队到坪山区就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展开立法调研。这一新兴技术领域的法规拟于今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在深圳合法上路。
 
 
    深圳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占全国两成
 
 
    智能网联汽车,简单地说就是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的融合产物,终极目标是实现无人驾驶。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也被视为是智能手机之后的超级智能移动终端。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坪山区金联路的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登上自动驾驶大巴实际体验。不需要驾驶员操作,通过车辆搭载的传感器、控制器等装置,融合通信网络技术,车辆就可以在测试区域平稳行驶,自动避让障碍物,遇到红灯减速停车。
 
 
    据介绍,该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自去年运行以来,已建成2.6公里的封闭测试路段,为13家企业提供了测试服务,累计测试总里程18000多公里。今年,该平台还将建成半开放测试区和开放测试区,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更好的测试环境。
 
 
    截至目前,我市已公布的智能驾驶测试道路达100多公里。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已超过4000家,其中约两成分布在深圳。
 
 
    产业发展遭遇法律盲区
 
 
    尽管科技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滞后,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落地困难重重。
 
 
    首当其冲就是“上路难”.2017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展示了自己将无人驾驶车辆开上北京五环路的视频。然而这令人振奋的科技突破却遭遇尴尬,因为驾驶位并无驾驶员,违反了现行交通法规中关于驾驶者必须是自然人的规定,李彦宏随后接到了交管部门的罚单。
 
 
    在昨天举行的立法调研座谈会上,坪山区相关负责人和华为、比亚迪、AutoX等企业相关负责人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大家表示,由于现行的道路交通法规所调整的对象都是有人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不仅上路合法性遭质疑,还遇到登记注册难、运营收费难、责任认定难等问题,亟须尽快破除法律障碍。
 
 
    “无人驾驶”须有人担责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深圳扩宽经济特区立法空间,并明确支持深圳在无人驾驶等领域开展立法先行先试,市人大常委会将该立法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当中。
 
 
    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深圳率先就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对产业发展和特区立法创新都意义重大。通过立法,要解决自动驾驶合法“上路”的问题,并建立起一套对应的道路安全行驶制度和事故责任赔偿与保险制度,“无人驾驶”也须“有人担责”.
 
 
    不少与会人员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新生事物,立法的目的是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引导技术进步,规避安全风险,而不是束缚技术创新。安全监管与产业发展如何平衡,是这次立法的重点和难点。 记者 李舒瑜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