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用对立统一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一分为二,也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注重牵住“牛鼻子”
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让我们找到了一条风险可控、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动态平衡
观察中国发展,讲求统筹协调、有机统一是一个重要视角。既强调扩大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办好自己的事”;既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又鼓励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改革;既讲如何做大“蛋糕”,又讲如何分好“蛋糕”……“照辩证法办事”,这样的治理智慧,贯穿于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
辩证法既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统筹兼顾、“弹钢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明确强调:“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改革开放之后,针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新中国7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在如此复杂的国情下、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共产党人懂得“照辩证法办事”,用辩证思维赋能良政善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中国是个大国,“大”既意味着我们有规模的优势、有宏伟目标的指引,也意味着我们有协调发展的难度、会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一方面,中国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乡村,各地方方面面的差异大,必须统筹考虑。另一方面,改革越深入,涉及的利益关系就越复杂。要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就非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不可。
这种辩证思维,首先就体现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正所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来带动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既坚持整体推进,也善于重点突破;既用对立统一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一分为二,也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注重牵住“牛鼻子”,这让我们的事业发展蹄疾步稳,让中国能从容、沉着与自信地走向未来。
这种辩证思维,也体现为“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联系和发展地分析、解决问题,克服片面性。比如,我们在推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后,又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还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发展格局。同时,我们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联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正体现着辩证思维。
这种辩证思维,还体现为“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方法论。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们始终强调要葆有“闯”的精神和“冒”的勇气,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另一方面,推进之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试点再推广、先局部后全局,稳扎稳打、稳步推进。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让我们找到了一条风险可控、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动态平衡。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就越需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发扬“照辩证法办事”的优良传统,我们就能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在新长征路上书写新辉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