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在兰州战役纪念馆,了解了很多兰州战役的经过,对我们来说了解了历史,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近日,前来参观的兰州交通大学学生王子龙如此说。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许多人在热衷于风光游同时,开始注重文化游、红色旅游,兰州战役纪念馆根据这种转变,着力打造和提升红色旅游资源,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发展之中。
深耕挖潜传承红色基因
兰州战役纪念馆坐南向北,建筑风格采用我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形式,保留了建设初期的“士字形”结构,空中俯瞰呈现飞机起飞的态势。核心区主干道是士字最长的一竖,从大门口直通如云接天的纪念碑。
景区大门之于大众对红色景区的第一眼认识,比较关键。这是进入纪念馆的第一座大门,由东侧8根旗杆、西侧拔地而起的26根钢柱组成,寓意着8月26日兰州战役胜利和兰州解放纪念日。26根钢柱又像26杆钢枪组成的钢铁长城,3只洁白的和平鸽向上腾飞,体现了兰州人民关心国防、热爱和平的美好向往,象征着团结齐心、奋发向上的兰州精神。纪念馆保留了最早的第一座大门,该门为四扇两联对开式铸铁灌铸而成,两侧为两面鲜艳的红旗,象征着红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四个门柱顶端是四个火炬,象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扇门四角有一只鸽子,象征烈士的流血牺牲正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永久地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
兰州战役纪念馆负责人瓮志义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兰州战役纪念馆围绕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建党、建军、建国、抗战胜利、烈士纪念、国际博物馆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活动主动做好主题巡展,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旗帜鲜明地讲好党史军史故事;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尊重先烈,传播优秀文化、培养良好风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探讨开展有针对性的未成年人教育宣展活动,让红色文化滋养青少年的心灵。
内联外拓讲好红色故事
2014年起,兰州战役纪念馆在馆区中轴线西侧这一特殊位置上对1025平方米空馆重新陈列展示。半年后,这里的基本陈列综合运用陈列艺术、绘画艺术、置景艺术和当代科技有机结合,以强烈的空间意识,独有的符号特色,鲜明的艺术个性创造,打造了一个拥有大量展品、艺术品制作、场景复原达到一定水准的全新的兰州战役纪念馆。馆内陈展内容设置按照时间顺序加相关背景,用序厅、奏响西进序曲、实施千里追击、浴血南山之巅、聚歼青马主力、欢庆西北解放、结束语等七个部分组成。
记者看到,序厅的浮雕《突破》形象生动;馆内巨幅半景画油画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和烘托,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年兰州各个战场激越的战斗场面;采用4D打印手工制作的下沉式电子沙盘是纪念馆技术创新成果,显得真实震撼。值得一提的是,展馆还恢复了战时黄河铁桥的原有样式。铁桥战场当时是国民党部队的指挥所,也是整个兰州战役大战场的最后一站,敌军的溃败之军就是从铁桥上撤退的。
为了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兰州战役纪念馆还想了不少办法,利用场景还原、专门制定了针对青少年的讲解词,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增加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另外,场馆还送主题、送展出、送讲座进入学校,效果极好,得到老师和家长同学的一致好评。如今,场馆已成为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的“第二课堂”,在兰州市红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发挥了阵地作用。目前,纪念馆采取博物馆的模式,每周开馆六天,即周二至周日开馆,周一闭馆休息;每日开馆时间为9时到16时,全年除春节外,所有节假日不休息。
为了方便参观者,兰州战役纪念馆扫码自助听讲解的智慧博物馆也于5月17日正式上线,满足了部分高龄老人和异地游客无法进馆参观的需求,彻底解决了散客无法得到讲解服务的难题。
近年来,兰州战役纪念馆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征集以红色史迹为主要内容的旅行线路,通过情景体验、公益骑行、线上直播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兰州这片热土上的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