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在北京体验中医

时间:2019-04-26 12:4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海外网 点击: 载入中...
 
 
  4月24日,参加“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的部分理事单位代表来到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考察采访。
 
  商代的药碾、古老的中医牌匾、右手捧灵芝的明代神农雕像、出诊用的木药箱等传统用具……置身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重回到几百年前的明清时代老药铺(见图,代表们观看明清时代的针灸用具。本报记者暨佩娟摄)。一块褐色的丝绸手帕,吸引了嘉宾们的注意。这是辽代医生用来包针筒的手帕,手帕上的图案是一个人手执缰绳,牵着7匹骆驼在沙漠中跋涉。当年,古丝绸之路上繁荣的贸易往来,也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医药文化的交流。
 
  带有甲骨文的龙骨、用于针灸的金针银针、用鸟羽翎制作的盛放急症药物的药筒,这些珍品展示着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嘉宾在展品前久久停留,用手机仔细拍摄。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前身是“御生堂老药铺”,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集中医、中药和历代医具医案于一体的商号、药铺。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馆长白建疆介绍,近年来,到博物馆参观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参观者都对中医药文化很感兴趣,这对传统医学焕发新的活力、守护人类健康、推广中国中医药文化都大有裨益。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表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年来,中医药研究开发不断彰显出现代化、国际化的趋势,充分展示了丝路精神所强调的文明交流应互学互鉴的历史智慧。
 
  在中医体验区,博物馆展示了常用的中医药诊疗工具,精心准备了把脉、按摩等体验活动,现场指导媒体代表们如何捣烂和包装中草药。
 
  埃及《金字塔报》执行总编辑曼苏尔·阿布勒阿兹姆在前往博物馆途中身体不适,感到眩晕。医生为他把脉、按摩之后,阿布勒阿兹姆感到舒服多了,紧张情绪得以舒缓。“中国传统医药历史悠久、富有魅力,今晚我亲身体验,果然不一般。”
 
  老挝外文出版社社长通罗·端沙万每次吃海鲜时,手指和膝盖就会疼痛。阴雨天气时,症状还会加重。中医大夫陈美君为他开出中草药处方,并写下煮制中草药的详细步骤,表示:“这些药可以促进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气。再配合经常性的拉伸手指,能有效缓解症状。”
 
  《俄罗斯报》记者伊丽奥诺拉·戈嫩告诉记者,她正准备写一篇有关中医的报道,中医现代化是一个不错的视角,相信俄罗斯民众会有浓厚兴趣。
 
  老挝外文出版社记者卡泰·玛卡侬体验了所有项目。他说:“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中医注重整体辨证思维,在疾病预防、康复保健等领域都可以给人启示。这次中医体验,其实也是一次文明交流活动。”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间卫生合作的重要领域。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希望媒体朋友在“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机制下,利用全媒体融合平台,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卫生政策创新和交流。(暨佩娟 张朋辉 孙 振)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25日 08 版)
 
  (原标题:体验中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一带一路’不是口号和传说”(微观察·习近平主席访问希
  • 《“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发布:我国已与83个“一
  • “我对中国成就有了更深认识”(一带一路中外媒体采访调研行
  • 亲眼见证了中国乡村的变化”(一带一路中外媒体采访调研行)
  • 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之【“一带一路”共筑未来】
  • 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写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