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植树节,全国各地许多市民纷纷扛上铁锹,走进城市公园、小区荒地和街道废弃地,自发栽种树木,为城市添绿,共赴“春天的约会”。(3月11日新华社新媒体)
树木成林,风调雨顺。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中,“木”被列为“五行”之一,认为“万物莫善于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就有“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的古训。先民从经验中知道森林的重要性,也养成了爱护树木的习俗,甚至成为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会第六次会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人类迄今为止参与人数最多、规模声势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深的植树造林运动,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
今年是中国植树节设立40周年,也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8周年,实践表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绿化成功之路,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增加人民福祉的重要体现,更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
生态兴,文明兴。把森林建在身边,把绿色留在身边,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建设生态文明成果的迫切现实需求。又是一年春光好,植树添绿正当时。为美丽家园添绿,共赴“春天的约会”,我们要保持奔跑的姿态,发扬追梦的精神,用热情植下一棵绿树,用爱心呵护一片绿地,用行动守护一方绿土。
要履行植绿的义务。现如今,植树造林已成为民族风尚,绿化家园成为时代的追求。要以“主人公”的角色,积极投身到国土绿化、城市绿化活动中来,广泛种植“纪念之树”“爱情之树”“成长之树”“亲情之树”“希望之树”“梦想之树”“友谊之树”,通过参加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古树名木保护、绿化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让义务植树活动更有内涵、更具活力、更富成效。
要养成爱绿的习惯。为我们的家园多添一份绿,就为我们的生活多添一份彩,就为生态文明建设多发一份光。要以“传播者”的角色,宣传和践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理念,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人,积极为植树增绿传播好声音,聚集正能量。要根据自身情况,将义务植树与屋顶绿化、家庭绿化、社区绿化、立体绿化等相结合,见缝插绿、见空植绿、拆墙透绿,最大限度地增加城乡绿量,美化人居环境,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要增强护绿的自觉。植树绿化,不仅在于绿化大地,更要绿化心灵。要以“护卫者”的角色,从自身做起,从手下留情、足下留青做起,时刻善待绿色生命,自觉保护一草一木,不攀枝毁树,不折花踏草,不滥砍林木,坚决制止和举报破坏绿化的行为,保护、珍惜造林绿化成果,共同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守住一片绿色,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营造一片绿色,就是开拓一片生存的空间。
与绿色相约,携生态同行。为美丽家园添绿,共赴“春天的约会”,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既要“立竿见影”,也要“贵在坚持。只要有你、有我、有全民的共同参与,尽己所能,同心植绿,精心护绿,用绿色生命激活我们热爱的生活,就能让城乡空气更加清新、生活更加舒适、环境更加宜居、景色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未来更加美好。(南方网林伟)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