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事业改革凸显成色十足的“含金量”,给百姓送上看得见的实惠,带来热腾腾的希望。
促就业、增收入
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入夜,北京市中关村创业大厦灯火通明。
“我们刚拿到了母校的创业鼓励资金,今晚趁热打铁加个班,2019年我们的第一代手机应用产品有望问世!”北京邮电大学2018届毕业生肖志鹏带领的6人创业团队,点亮了这万千灯火中的一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就业机会更多,创业环境更佳,带给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到建立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我国制定了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的政策;从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到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就业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一系列好政策激励下,2013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持续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1%以下。
收入提高是每个人的期盼,是更直接的获得感。5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蛋糕”切得更好、居民腰包更鼓。
“个税改革给咱下了‘红包雨’!”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职员王思莉细算,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上调至5000元后,自己每月到手工资多了900多元,如果再加上专项附加扣除,每月还能再多100元。
个税改革是缩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持续“提低”——各地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控高”——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等政策陆续出炉,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好政策护航,这5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跑赢人均GDP增速。
就业稳了,收入增了,让百姓敢消费、愿消费的相关改革也在快马加鞭: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等降费措施频出;进一步扩大开放,汽车进口关税下调、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目录……5年来,我国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仅2018年前11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1%,消费底气十足。
补短板、促公平
带来美美的幸福感
“2015年高铁通到家门口了,大家养蛙、做笋干、开农家乐,第二年我们村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我现在年收入都20多万元啦!”
江西上饶县五府山镇毛楼村村民何金文,一说起脱贫致富就特别开心。
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脱贫攻坚战冲锋号更嘹亮,全国累计减贫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降至2017年末的3.1%。
5年来,社会事业改革着力补短板、促公平,为百姓带来美美的幸福感。
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迈开大步。从提高重点大学的农村子弟招生比例,到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制定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截至2017年底,全国82%的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建设健康中国,补齐医疗短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2016年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保整合,2017年城镇地区85.1%的户所在社区有卫生站,农村地区88.9%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坚实。
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改革力度之大、效果之好超出预料,赢得人们由衷点赞:
如厕不再愁。2017年,城乡居民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91.7%和45%,分别比2013年提高2.4和9.4个百分点,“厕所革命”等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明显。
行路不再难。补“断头”、填“空白”、畅“动脉”,一批断头路、梗阻路相继打通,一批旅游路、产业路相继通车,一批“赶集列车”“乡情慢车”等公益扶贫列车成为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金火车”。
办证不再烦。暂住证变居住证,积分可入户,户籍制度改革坚定推进,户口本不再成为阻隔城乡人口流动的高墙;异地办身份证、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公安改革全面深化,让考驾照、车检等更便捷。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