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兰州晨报记者走访发现,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声,以田园综合体等带动的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农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A种菜,让他们走上致富路
“改革开放前,人们饭都吃不饱,后来包产到户了,不但吃饱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62岁的高宝举,从2000年开始担任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委会主任。
他是时代变迁的亲历者和今天幸福生活的见证者之一。
榆中县高墩营村距离省城兰州40公里。十几年前,村民住土坯房,上旱厕,吃水靠挑,耕地靠牛。如今,早就通上了自来水,人居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泥硬化的村道,独栋小楼的民居。家家彩电、户户轿车、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缺一不可。除了七八个月的紧张农忙外,剩余时间男人或休闲或打工,女人则在家门口跳起了广场舞。种地机械化、科技化、智慧化……
高宝举介绍,2000年前,当地还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1亩地年收入折算不足千元。后来政府提倡“粮经比例”,让老百姓多种蔬菜少种粮食,转型种植经济作物。就在其他人还观望时,村民钱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尝试着种了1亩莲花菜,9000棵菜卖了5400元钱。“这可是种粮四五年的收成呀!”村民们有的观望,有的也开始尝试改种蔬菜。
2005年,当地农民种菜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钱。2010年,全村80%的耕地种植了蔬菜,人均收入达11000元。尝到了甜头,也就有了奔头。2015年,高墩营全村95%以上的耕地种植各类蔬菜。“村里875户3865人,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12600元。高原夏菜的品牌也打出去了,从最初拉到县城售卖、到贩子上门收购逐渐向订单农业发展,因为菜品好,这些蔬菜大都销往南方城市以及东南亚等国家。”高宝举说。
B做梦,都没想到的变化
2006年,国家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以及后来给农民发放种粮补贴、买养老金、看病能报销等惠泽民生的大事,亘古未有,老人们直言,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的变化。
2017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波澜壮阔的改革,实际上也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人生的更迭,或许用他们的视觉去看最为真切。
48岁的榆中农民景正红,正是亿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体会者之一。她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没有奋斗就没有幸福。改革开放前,她家虽在县城周边,但“那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面条。住的土坯房椽子还没铁锨把粗,常年生病的父亲在家靠睡觉和出汗抵抗病魔……”
改革开放后,家里几乎每年都在发生喜人的变化。
1999年,景正红家5分地的蔬菜卖了500元钱。“那时候在农村,这些钱就很多了,水费、电费、调料等等,家里的开支绰绰有余。”2000年后,她家10亩地全部用来种菜。年收入都在十二三万元。“我家2006年就住进了全封闭的新农村房子,前年还买了小轿车。家里现在是水冲式厕所,还有专门的洗浴间,土炕改成了电炕,做饭用上了节能灶……”
2012年,该村238户村民率先搬进新农村住房。村委会的瓦房也换成了大楼,农民科技培训室、图书室、篮球场、文化广场、健身路径一应俱全。好日子,不但要面子,更要里子。
如今,当你走在甘肃大多数农村,时常能见到这样的景象:平坦的村道轿车疾跑,道路两侧长满了青翠欲滴的金叶榆、四季玫瑰、小叶黄杨等植物,映衬着各家各户整洁靓丽的宅院;村民们聚在门口,手里干着杂活,轻松地聊着天……一个个美如画的乡村里,古朴静谧与现代文明、特色产业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乡村崭新画卷。落后,贫穷,脏乱差的村庄早已成了过去。
榆中县三角城镇高墩营村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巨大变化,人民公社时的大集体、包产到户、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新农村、田园综合体……这些名字不仅是历史的印记,也在一步步实现着美丽乡村中国梦。
C村民,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乡村经济的兴盛,是决定农民生活福祉的基石。
近年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兰州市坚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展开探索。
去年,榆中县小康营浪街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榆中浪街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两家村集体企业开启了当地的“三变”改革模式,盘活了农户的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
“家里1.2亩地入股公司种植核桃,现在我除了能领到6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外,每年还能拿到一笔股金分红。”浪街村贫困户王明信说,“妻子还在核桃园打工,月工资2100元,家里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说起近几年的变化,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彭秀丽脸上堆满了笑容:“以前种植的果蔬都是早上4点多起床去采摘,然后拉到市场上去卖。现在通过公司的统一管理后,有专人负责销售,我们的农产品还供不应求哩。”
一个村庄的变迁就是一部乡村发展史,每个村、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这个时代的故事。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老百姓们感受改革开放成果、分享改革开放红利的机遇都是相同、相等、相互的。
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是国家确定的“田园综合体”示范点。今年7月24日至25日,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现场推进会在榆中县召开。甘肃省推动农村“三变”改革以来,李家庄村依托“田园综合体”试点,立足农民受益,搭建产业平台,盘活闲置资源,推进股份合作。探索出富农民、强集体、优主体的“三轮驱动”模式。短短3年时间李家庄村从一个后进村发展成为小康村,人均年工资收入达到了3.6万元。
文/图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张学江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