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7月31日,我市召开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会议通报全市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开展情况。通报称,去年以来,各县区、各级帮扶单位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市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面貌持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据悉,一年来,全市各级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全面落实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和“到村到户到人”政策措施,因村因户因人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共铺设自来水管道500余公里,硬化砖化砂化通村社道路近千公里、硬化率达90%以上,延伸各村动力电350余公里,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用水、出行、用电等方面的难题。化解邻里矛盾纠纷3500余起,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组织出动人员48万人次,车辆近9万台次,清运垃圾35万吨,拆除危旧房屋、残垣断壁30多万平米,村庄绿化植树近30万余株,切实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帮扶成效和群众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为全市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紧盯186个贫困程度较深村集中攻坚
我市重点调整优化力量,创新了帮扶机制。其中,紧盯榆中南北山11个乡镇和永登西北片5个乡镇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186个村精准发力,统筹全市帮扶资源,调整优化帮扶力量,制定出台《关于调整加强全市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力量的意见》,将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最有实力的帮扶单位向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乡村倾斜。市直单位由原来的建档立卡村全覆盖调整到全市相对贫困的186个贫困村进行帮扶,集中力量攻坚。
同时,建立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帮扶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联系帮扶全覆盖。向26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为每个贫困户确定了帮扶责任人,形成单位到村、干部到户、工作队驻村的帮扶工作格局,全市帮扶力量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合理。
统筹“三支力量”建立脱贫攻坚特别党小组
我市组织各帮扶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帮扶,严格选派条件,明确职责任务,确保驻村帮扶干部的有效管理使用。按照“不漏一队,不漏一人”的要求,对全市驻村帮扶力量进行了3轮评估调整,先后3次对能力不突出、群众不满意、年度考核不称职的355名驻村干部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一线帮扶力量,选优配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有效解决了“派闲不派优”、帮扶力量不强的问题。
统筹村“两委”、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等“三支力量”,建立脱贫攻坚特别党小组,使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把市县帮扶单位选派干部与乡村干部紧密地融合联动起来,最大限度凝聚精准扶贫的能量,攥紧拳头打硬仗。
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
我市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紧盯全市11422户32515人未脱贫户和1428户5238人已脱贫巩固提高户和贫困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把对接和落实好“六个精准”“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重点到村到户到人扶贫项目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认真制定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严格执行每年至少为帮扶户帮办1件实事的规定,努力以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落地,提升贫困村帮扶工作实效,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群众满意度。
下一步,我市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将重点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以实现全市今年整体脱贫为目标,准贫困户和特定贫困群体,继续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尤其要把近期受洪灾致贫的农户纳入“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因户因人研究提出“点穴式”帮扶措施,重点推进产业扶持、就业培训、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和庭院硬化、旱厕改造、入户道路硬化“十到户”。同时,建立督查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及时反馈各乡镇、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督促其边查边改、即知即改,随时回访,跟踪问效,销号管理。对工作不扎实、群众不满意的工作队和队员及时进行通报,督促限期整改;对违反纪律、作风懒散、不到岗到位的工作队员进行召回并问责,确保精准脱贫的作风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超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