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帕米尔高原上的村庄:皮勒村脱贫嬗变记

时间:2018-07-14 15:4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天山网 点击: 载入中...
  引言:新疆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帕米尔高原、昆仑山环抱,因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贫瘠,成为新疆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该县通过打响脱贫攻坚组合拳,集中精力、凝神聚气谋精准脱贫,让各族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皮勒村大桥。
 
  天山网塔什库尔干讯(记者赵敏摄影报道)绕过数不清的山脉、悬崖、险滩,趟过寒冷刺骨的河水,滑过一座长约200米的铁索桥,从天亮走到天黑……这是五年前皮勒村塔吉克族村民翻山越岭走出大山的真实写照。
 
  皮勒村位于中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2011年,因中央电视台专题纪录片报道了皮勒村孩子们艰难求学的故事,使得这个高原上的村庄颇受社会关注。
 
  五年后的今天,在国家脱贫攻坚的浪潮中,这个帕米尔高原上的村庄经历了怎样的嬗变?
 
  布热布力·穆斯来提正在为幼儿园的孩子们弹奏电子琴。
 
  打通孩子求学路
 
  7月11日10时,记者从塔什库尔干县出发,驱车近200公里,四个多小时后,到达皮勒村。
 
  “因大山阻隔,叶尔羌河水流湍急,以前村里的孩子要去县城上学,一次就需要走七八天,现在坐车只需四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布热布力从小在皮勒村长大,虽然今年只有20岁,但幼年求学的经历,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那时,布热布力和村里的40多个孩子,由乡长带队、家长护送,遇见断崖和洪水,孩子们就要绑上绳子,溜索依次通过,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断崖。
 
  “骆驼和马是我们的交通工具,因为没有路和桥,汽车开不进去,我们每一步走得都很艰辛,到达县城后,我的鞋也磨坏了,脚也磨肿了。”在布热布力看来,过去的路,即使是到离村庄最近的马尔洋乡也需行走两天。
 
  夏季融雪性洪水致使叶尔羌河水上涨,除了像布热布力这样需要到大山外求学的人,其他人都得取消外出计划。
 
  改变源自2013年,这一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从马尔洋乡政府到皮勒村51公里四级公路建成,不仅路通了,2014年7月15日皮勒村大桥也建成贯通。至此,皮勒村和外界的阻隔被彻底打通。
 
  如今,皮勒村通往外界的路也都逐渐由砂石路变成了柏油路。布热布力回到村里,当上了幼儿园老师,孩子们现在外出求学再也不必长途跋涉。
 
  保障幸福“最远一户人”
 
  随着道路的通畅,皮勒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改观,不仅电通了、自来水通了、广播电视也覆盖到了家家户户。
 
  今年67岁的赛都克·阿不都拉汗家距离村委会12公里,他的家在皮勒村被称为“最远一户人”。
 
  12日,记者来到赛都克家看到,如今,他家的旧房子被崭新的安居富民房所替代,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马路两边竖立着崭新的路灯。
 
  “住上新房子、大病有医保、孩子上学全免费……我们全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全家一年的收入都快赶上城里人了。”赛都克说。
 
  不仅如此,今年4月,皮勒村的移动基站和宽带网络也开通了,有了与外界联系的信息通道,赛都克也拿起了手机,与外界开始保持联络。
 
  “皮勒村的移动基站和宽带网络开通,是打通了村里的信息高速公路,遇到大病小情,农牧民可及时拨打电话寻求救治。”中国电信塔什库尔干县分公司经理岳文平说。
 
  阿依木古丽·塔依尔是村里的医生,在她看来最重要的是——不少村民都有社会保障卡,看病报销均可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
 
  “不少贫困户因病住进县人民医院,可以先治病,后付费,原本近万元的医疗费用,经过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报销,以及民政救助的补助,贫困户个人负担的仅为百元。”阿依木古丽解释。
 
  村民汗尼木·杜比说:“以前路不通,生病只能硬扛,现在不仅可以在村里看病,还可以去乡里、县里,报销也不用再折腾,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真是好。”
 
  阿那勒汗·艾吉达尔正在学习烹饪。
 
  铺就百姓脱贫致富路
 
  尤其是今年以来,皮勒村通过转为护边员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综合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针对贫困户情况,逐户施策,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马尔洋乡党委书记高永刚说,皮勒村还结合实际,围绕就业技能培训制定扶贫攻坚实施计划,把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加强对青壮年劳动力技能的培训,促进劳动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今年33岁的阿那勒汗·艾吉达尔听说村里开展就业培训计划后,她第一个报名,“通过四个月的培训,我已经学会了烹饪,学成后,我希望到县里去开个饭馆。”阿那勒汗说。
 
  不仅如此,道路畅通后,每年都会有自驾游的游客来到皮勒村,感受独具特色的高原风光和民族风情,这成为皮勒村旅游发展的有利信号。
 
  随着游客的到来,村里的第一家牧家乐也开起来了,今年58岁的那扎尔·巴依克也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扎尔告诉记者,这几年皮勒村变化特别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还建成了玉石交易市场,使玉石交易更加规范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和老板来这里探险游、寻宝游。
 
  那扎尔说:“虽然牧家乐才刚刚起步,但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皮勒村,牧家乐一定会红红火火,我有信心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
 
  “今后皮勒村还将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百姓脱贫,预计到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高永刚说。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 张庄,幸福路上的村庄
  • 美丽的村庄在说话
  • 【脱贫攻坚在行动】深山里的“七彩世界”皮勒村开出了“向阳
  • 【脱贫攻坚在行动】皮勒村的脱贫"狠劲":炸山修路引水入户不
  • 【脱贫攻坚在行动】皮勒村:告别行路难吹响战贫曲
  • 【我的村庄我的家】用贝壳做窗户?这样的房子真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