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12集大型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连日来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我们在收听梁家河故事的时候,常常感动不已,甚至潸然泪下——我们为习近平总书记与梁家河以及梁家河的每一个村民所建立的血肉联系而感动着,为习近平对这里每个村民的真挚情感而感动着,为习近平的人民情怀而感动着,为习近平的爱民、亲民、为民的一举一动而感动着。
血肉联系是一种高度紧密、须臾不可分离、生死相依的关系。
一声“近平回来了!”仿佛在喊自家的亲戚!那是恩情,是永远的信赖和依靠,是乡亲们对亲人相聚的盼望!
习近平在梁家河这个黄土高原的村落当了7年的农民,他满怀深情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他是在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苦难中,树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生不变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的使命担当,他的心里一直装着的是人民群众。
几多牵挂,几多深情!在习近平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密密交织起来的绵绵深情。习近平忘不了梁家河,忘不了陕北这块神奇的土地,忘不了乡亲们曾经的艰难困苦,更忘不了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习近平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心连心,用他真挚的为民情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今天,我们深刻领会和感悟“梁家河大学问”,就是要涵养真挚为民的情怀,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增强看齐意识,像习近平那样,把体察群众、了解群众,作为涵养真挚为民情怀的思想起点;把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作为涵养真挚为民情怀的实践起点;把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作为涵养真挚为民情怀的价值起点。围绕群众所思所愿,一切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从群众的切实需要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去干,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去“啃”,用实干赢得群众认同。
党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记在心里。只有永远的、真正的不忘初心,才能确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不浮躁敷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各地区民生水平,为人民谋幸福。(央广网评论员桂园)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