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映玉:27年坚守人生理想焊铸工匠精神。视频剪辑:杨茜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手工焊焊工白映玉。本人供图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白映玉对这句话有深刻的理解,“任何职业、岗位都有艰辛、不容易,只要能够坚持、肯付出、愿意奋斗,也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白映玉是这样说的,自己也的确这样做了。
热爱本职工作坚守人生理想
1991年毕业于四川锅炉厂技校焊接专业后,白映玉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焊接工作。“我们那时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不好的都去读技校,那时工人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白映玉说。可当时“那一届有三个工种,焊接、装配和画线。画线基本是女同志做,父母为了我今后不那么辛苦,想让我从事轻松一点的工作,比如行车工,那时候女孩子要改个工种也是比较容易的,但我还是觉得焊接挺有意思的。”白映玉说,她还是喜欢能动手、挑战性高的职业。
2008年3月,怀着对焊接职业的热爱,为了挑战钻研更高深的焊接技术,白映玉孤身一人来到广州的东方电气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应聘并通过了考核,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白映玉在工作。本人供图
牢记“工匠精神”攻克技术难题
从事手工焊工作近三十年,白映玉不仅把焊接当成一种兴趣和爱好,而且掌握了一手连男焊工也自叹不如的绝活。平焊、横焊、立焊、仰焊,样样得心应手,所焊接产品达到“一次干对,一次干好”的完美境界。“我常年重复性地完成着每个焊接工序,要做到每一次都是一次合格,就需要具备严谨、专注和敬业的精神。”
白映玉认为,在工作中还要有创新和攻坚克难的精神,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将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在工作中还要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核电焊接领域里,曾有道被行业内戏称为“魔鬼焊接”的工序,是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封头环峰内壁镍基和不锈钢的堆焊,由于技术的要求,其构件本身是一个被预加热到200摄氏度左右的金属结构,作业的体感温度能高达50-70摄氏度,焊接时需要随时携带移动空调。白映玉凭借着不怕挑战的精神,最终打破“魔鬼焊接”的诅咒,解决了多年来技术上的难题。如今,这种一次性合格的焊接技术成为白映玉班组的核心技术,完成时长则由10天缩短至7天。
“企业发展初期,核电产品制造才刚刚起步,车间里年轻焊工的技能水平很低,一个班组二十多、三十人,来自五湖四海,既要管理班组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工作,所有的焊接工作都是首次焊接,许多焊接位置不好的都需要我带头上,焊接质量问题又多,返修工作量也就很大,而且那时也只有我们几个老师傅会返修,经常都会忙不过来,非常辛苦,每天除了工作其余的时间就是睡觉休息。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这种状况才得到了缓解,年轻人慢慢有了焊接经验,技能水平也提高了许多,焊接质量也提高了。”白映玉高超的技术及丰富的经验让她成为焊接班组的顶梁柱。
“在生产一线,作为劳模技师的我,无论是从安全上、质量上,还有自己的言行上,都要起到模范、标杆性的作用。”白映玉认为要“言传身教,做好传、帮、带”,影响和带动年轻人,提高他们对工作的兴趣,调动起他们提升自己岗位技能的积极性,为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劳模技师。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手工焊焊工白映玉。本人供图
成立工作室致力培养“新生代”
白映玉在工作之余也不忘给自己“充电”,用她自己的话说:“对攻克焊接难题乐此不疲。”27年来白映玉参加过的焊工竞赛数不胜数,不断的取得企业的各类先进荣誉称号。2004年获评焊接高级技师,201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广州市人大代表,同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行业领头羊、企业骨干人才,白映玉不仅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也致力于培养年轻的技术技能骨干人才。2015年3月白映玉成立个人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以白映玉的名字命名,至今已运行3年,在车间内设有专门的办公室,生产现场有所需的焊接、探伤设备等。工作室团队共有15名成员,有专业技术人员4名和优秀技能工人11名。工作室以“做事、带人”为主要目标,重点围绕核电主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焊接重大难题开展工作。
“近几年我们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设备‘华龙一号’的制造技术,形成了我国核电装备国产化和核电‘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白映玉介绍,“我们还参加制造了全球首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研制。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遇到一些困难,工作室充分发挥了作用,开展技术攻关,攻克了多个行业性焊接技术难题,有效的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瓶颈,努力保证产品质量一次合格,为正常有序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白映玉认为,“技术工人要有‘工匠精神’,才能让技术工人在工作中平静下来,专注、平心静气地研发、创造,提升自己和技术,并且坚持不懈,从而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白映玉如是说。(中国青年网记者靖强)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