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兰州市如何走好新时代西部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对话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文——
没有实体经济的振兴,就没有兰州高质量的发展
记者赵鑫远摄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兰州市提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走好新时代西部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兰州高质量发展如何破题,今年将有哪些新举措?如何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些话题,为社会各界和市民所关注。就此,兰州晨报对话兰州市委副书记、兰州市市长张伟文。
1、没有实体经济的振兴,就没有兰州高质量的发展,将重点从五方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记者:2018年,兰州市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和城市发展第一战略,以着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这一战略定位,兰州市今年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振兴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发展今年将有哪些大项目和新亮点?
张伟文:没有实体经济的振兴,就没有兰州高质量的发展。我们今年将重点从五个方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一是突出工业引领。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全力实施“四千七百”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积极稳住石化、烟草等重点产能,扩大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建材等传统产能,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能,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水平。在项目实施上,将全力抓好中车兰州机车搬迁改造提升、银隆新能源汽车、西脉记忆合金、西部药谷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提高工业质量效益。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以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整合发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城关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平台作用,集成和用好支持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有效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同时,积极与在兰军工企业开展对接合作,推动我市军民融合产业破题开篇。在项目实施上,全力抓好十大科技项目、十大科技创新项目、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以及核能、航空装备、航天技术3个军民融合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三是突出统筹推进。一方面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抓好工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城关东岗、七里河西客站、安宁迎门滩三个新商务集中区建设,以及大型物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风情线、兴隆山两个大景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扩大“千里之行,始于兰州”旅游形象宣传,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增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开发新模式,着力把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到新水平。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协调发展。在积极引导市级投融资平台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实体企业转型发展的基础上,以更大力度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使非公经济成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四是突出金融服务。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积极与在兰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政府贴息、设立担保基金等形式,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更多服务实体经济的产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融资行为,守牢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五是突出人才支撑。积极谋划实施人口增长战略,制定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促进城市人口稳定增长、结构优化。进一步整合完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措施,在就业、创业、住房、落户等方面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办法,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和劳动力留在兰州、来到兰州,为发展实体经济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同时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来锁定人才、留住人才,着力改善人口结构,扩大人口规模,为兰州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建设“一带一路”信息港,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新高地
记者:“一带一路”为兰州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各节点城市都在抢抓机遇,利用资源禀赋谋求发展。在此背景下,兰州市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信息港,着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新高地。围绕这一目标,今年兰州市有哪些新作为?
张伟文:兰州作为全国13个5G通讯试点城市之一,在“一带一路”信息港建设上有独特优势,我们将积极响应省上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大数据服务中心、智慧兰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5G通讯、移动支付和无限城市建设,建成开通兰州新区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支持运用互联网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同时,我们立足兰州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加快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为契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
一是着力建好“两个平台”。巩固提升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兰州国际陆港开放功能,推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区港联动”一体化融合发展;抓住兰州国际陆港获批第二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的难得机遇,完善五大核心功能,推动物流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和陆港信息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兰州无水港”,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服务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和战略平台。
二是着力抓好“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营中新南向、中欧、中亚、南亚四条既有“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争取年内开通兰州至瓜达尔港国际货运通道,谋划筹备开通兰州至俄罗斯、阿塞拜疆、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城市的国际货运班列,把兰州打造成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货运班列中转枢纽和国际物流集散中心。
三是着力拓展合作交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推进建设一批产能合作大项目。加强对外经贸联系,与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市互设商品展览中心,组织企业赴外参加产品推介会和合作洽谈会,举办“一带一路”中国(兰州)国际电商物流大会。加强国际文化交流,通过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国际鼓文化艺术周、国际民间艺术节等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宣传推介和展示兰州厚重的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让兰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兰州。
3、形成以主城四区为“一心”、新区和榆中为“两翼”的“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
记者报:围绕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兰州市提出,推动形成以主城四区为核心、兰州新区和榆中为两翼的“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因何考量确定这一整体布局?请您介绍一下围绕这一城市框架的重点产业和城建项目安排。
张伟文:我们提出形成以主城四区为“一心”、新区和榆中为“两翼”的“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在整体布局上,着眼完善省会城市功能,围绕加快建设以兰白都市圈为核心的甘肃中部城市群,精心谋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将兰州新区和东部科技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城市东扩战略,进一步疏解主城市区非核心功能,严格控制主城区建筑总量和开发时序,降低中心城区密度,促进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功能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新老城区相向错位互补发展。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分区域确定发展优势产业,以产业的集聚发展提高人口吸附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在主城区,坚持“退二进三”,科学定位城关、安宁-七里河、西固三大中心区功能,启动城关东岗、七里河西客站和安宁迎门滩三个新商务集中区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和商品批发市场“出城入园”,促进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在新区,重点围绕工业集聚发展,推动临空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微碳纳米工业园建设,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汽车电池、有色金属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致力打造“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在东部科技城,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3D打印智能制造,推进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实施东部科技城规划道路续建和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热土和吸引城市人口安居乐业的家园。
三是在功能配套上,以交通畅通为重点,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一方面,着力提升主城区综合功能。重点实施轨道交通、城市主干道恢复改造提升、城市外围路网建设等项目,构建兰州地面地下交通互补、城市内部路网畅通、城市道路与外围公路互通的城市路网新格局。特别是把轨道交通建设1号线一期工程和水源地项目纳入今年为民兴办实事,集中一切力量加快推进,确保年底建成。另一方面,强化“一心”与“两翼”的交通联接。加快推进中兰客专、中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主城区与新区的交通通行能力。同时,加快推进轨道交通3、4、5号线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实施4号线工程,促进东部科技城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
4、打好“六场战役”,着力塑造天蓝、山绿、水清的“美丽兰州”
记者: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必须走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今年将如何塑造“美丽兰州”?从而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广大市民享受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果。
张伟文: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点打好“六场战役”,着力塑造天蓝、山绿、水清的“美丽兰州”。
一是坚决打好“兰州蓝”保卫战。继续保持铁腕治污的高压态势,有效整合在线监管、远程监控、网格化监测、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积极构建治污大数据平台,推进人防向技防转变,重点强化管控工业、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低空面源等四大污染源,抓好二热电厂上大压小出城入园搬迁改造,西固电厂、连城电厂及兰铝自备电厂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臭氧治理,“冬防”扬尘污染源、燃煤污染、重点工业源常态化监管等工作,确保全市空气质量达标率70%以上。
二是积极组织好“治水”攻坚战。严格落实各级河长的监管职责,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生态治理,努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探索建立污水排放许可机制,坚决杜绝污水直排现象,从根本上遏制增量。依法整治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加强联防联控确保黄河兰州段水质稳定达标,保证让广大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三是扎实推进“净土”阵地战。全面开展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着力破解化肥农药“零增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尾菜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促进土壤生态环境改善。加大涉重金属、危化等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着力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四是持续开展生态绿化持久战。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进工程造林绿化,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不断增加城市绿地覆盖面。继续深化“绿盾”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推进连城、兴隆山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五是率先打响绿色崛起突围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总体部署要求,围绕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振兴实体经济为方向,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绿色生态产业,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率先突破。
六是全面做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创建验收战。今年,国家将对我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行总体考核验收,我们将对照创建工作要求,进行全面自查,特别是对确定实施的25个典型示范项目进行查漏补缺,认真总结成效经验和好的模式做法,高标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总体考核验收。
5、在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时“自降两级”,在谋划发展、推动工作时“自升两级”,以优良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为保障高质量发展,对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干部作风有哪些新标准、新要求、新举措?
张伟文: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今年,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入手,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办事效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着力建设学习型政府。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为先导,积极组织干部“走出去”向标兵学习、向追兵学习,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大范围开展“兰州不该落后、兰州不能落后、兰州也不甘落后”大讨论活动,凝聚起不甘落后的强烈共识,用“人无师,愚不可及”的自觉、“功成不必在我,事不竟我有责任”的理念、“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践”的作风、“事业必须规划,人生何必苛求”的追求,努力推动新时代兰州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按照省上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的部署,学习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的经验,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实施网上行政审批,加快建立让数据“多跑路”、市场主体“少跑路”“不跑路”的工作流程,着力提升办事效率、优化服务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投资者和企业家感受到兰州营商环境发生的变化。
三是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凡是定了的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不讲条件、不放空炮,把写在纸上的事情,刻在兰州的大地上,印在我们的荣誉榜上。同时,把抓落实的意识、抓落实的本领、抓落实的勇气、抓落实的成果,作为评判检验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形成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正确导向和良好氛围。
四是着力深化“治转提”专项行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着力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行省委书记林铎提出的“俯身抬头”工作法,在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时“自降两级”,在谋划发展、推动工作时“自升两级”,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搞服务,以优良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
本版照片由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赵鑫远摄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