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万名各级干部结对帮7000多支工作队带着干
云南:党群心心相印脱贫步步为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人民网昆明12月23日电(记者张帆、徐元锋)“路面铺好那天是立冬,佤族人心里却跟开春一样温暖。”隆冬时节别样“暖”,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来乡班列村的第一条水泥路刚过“保养期”,村民们这样开心地说,“班列村告别晴通雨阻,多亏省物价局扶贫工作队。”这个工作队驻村的6名党员,组织关系全转到村。如今在云岭大地,这样的工作队有7000多支,平均每个贫困村有5名队员扎根帮扶。
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云南把党建实效体现在脱贫成效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已有441万贫困群众告别贫困,但尚有贫困人口447万,贫困县88个,均为全国之首。全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脱贫是云南“新时代必须打赢的第一场硬仗”,而攻坚要靠党建“伟大工程”。抓住“人”这个关键,党建扶贫双推进,让干部围着脱贫转,党员带着群众干。
压实“一把手责任”,自上而下五级书记抓脱贫。昭通市昭阳区是深度贫困地区,区里按“作战指挥部”方式抓脱贫,沙盘上贫困村的情况一目了然。“贫困不灭,寝食难安,压力山大!”区委书记江先奎说。全省贫困县除党政正职“不摘帽不调离”外,分管副职也保持相对稳定。动员59万名各级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选派3.8万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6500多名贫困村第一书记,省级机关选派200多名厅处级干部挂职到贫困县,扶贫成为干部的“练兵场”和“大熔炉”。去年以来,省委从扶贫一线选拔任用干部38人。
“下沉”扶贫重心,调动“离贫困户最近的人”的积极性。在鲁甸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谭德军,因带领群众脱贫有方被称为“花椒书记”,去年从村党总支书记提拔为镇党委委员。谭德军说:“扶贫就是指挥棒,去年全镇10多个大学生主动到村里任职。”云南择优选拔2036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筛选7200名村干部后备力量。以换届为契机,选拔2600多名致富带头人任贫困村书记,同时调整379名不称职书记。
提升创业热情,蹚出党员带头创业的脱贫新路。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党员刘帮强带头成立草果合作社,村支书杨贤开创办核桃合作社,村主任刘志华办茶园,如今,三河村群众仅务工一项就增收逾百万元。云南全面推行“党支部+”模式,支持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电商创业,近7000个村党组织牵头创办网店。截至目前,全省共发放“党员创业致富贷款”67亿多元。
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广泛开展贫困户“自强、诚信、感恩”活动。各地寓教于乐创作出《懒汉脱贫》等“辣味”作品,教育群众“苦熬不如苦干”。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群众用村规民约治懒除愚,“以等靠要缠比闹为耻”;临沧市沧源县,党员妇女帮助带领佤族妇女们整理家务、理财算账。沧源县糯良乡贺岭村佤族村民李秋英说:“现在村里干干净净,人人都像换了个人,日子这么过有奔头!”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4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