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产城融合、宜居新城”稳步推进

时间:2016-07-21 11:36来源:大西北网-中国经济信息社 作者:何春晖 点击: 载入中...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兰州新区“产城融合、宜居新城”的目标也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


    兰州新区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建设的,经过五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兰州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跃升到了2015年的125.53亿元,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年均增速达34%.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远超兰州市和甘肃省内其他地区同期水平。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兰州新区经济增速在甘肃省一枝独秀。同时,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初见成效,已有38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落户新区。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总投资达3883亿元。


    地处欠发达的西部落后地区,甘肃举全省之力打造兰州新区这一位于我国最西端的国家级新区,难免会遇到比东、中部地区建新区更多、更大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兰州新区的发展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今年3月10日发布的《国家级新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成为引领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文中,对兰州新区的发展速度给予充分肯定。


    建设成就来之不易  活力新区崛起西北


    据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睿介绍,自开发建设5年多来,兰州新区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活力新区在西北地区崛起,正在向“产城融合、宜居新城”的目标迈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片说明: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内,夕阳洒在宁静的水面上。(来源:甘肃日报)


    一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兰州新区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区,外界尤其是在未到过甘肃的人们眼中,这里尽是戈壁荒滩。兰州新区很早就认识到大力发展、改善生态很重要,把生态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做到生态先行。经过新区管理者和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秦王川国家级湿地公园、新区水系、道路绿化、南北山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及“一心两圈”绿色生态屏障的格局,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8.5万亩,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4号生态湖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尤其是每到冬季,群鸟嬉戏,野鸭云集,生态环境显着改善。兰州新区获得了由多家权威机构评选的“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同时,兰州新区大力发展牡丹、玫瑰、向日葵种植,并鼓励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生产出牡丹籽油、玫瑰精油、葵花籽油等高端产品,部分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不仅改善了局部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近几年在新区举办的牡丹文化旅游节、玫瑰文化旅游节、向日葵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兰州周边城市乃至青海省大批游客到新区观赏旅游,集聚了较高人气。


    二是区位交通优势逐渐凸显。兰州新区拥有甘肃国际航空港--兰州中川机场,航空条件便利。从兰州市区到兰州新区,已有三个高速出入口,分别是机场高速出入口、水阜收费站出入口、付家窑收费站出入口,其中新开通的付家窑收费站出入口开辟了一条免费出入口,从兰州北龙口向北可免费上高速公路直达兰州新区。铁路方面,西北首条城际高铁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已于去年9月30日开通。为了解决兰州新区铁路货运问题,兰州新区自筹资金启动建设了连接兰新和包兰两大铁路干线的连接线,目前,中川至马家坪段和新区北站已经建成投运。


    日前在兰州新区举行的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经兰州新区现场调研会上,有关专家通过实地勘查兰州新区南站、东站站址,最终确定兰州至银川铁路专线将从兰州新区贯通并设站。未来,从兰州新区到兰州、白银两市将更加快速便捷。


    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着。水性科天集团董事长戴家兵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企业从安徽到兰州,开始有许多的不适应,对环境不熟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兰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科天领导小组。自从成立了这个领导小组以后,我们科天兰州从落地到厂区建设到最后的投产,走向资本市场,品牌的建设非常顺利,水性科天在兰州的事业走上了快车道。”他非常感谢兰州市委市政府和兰州新区对企业的支持。水性科天在兰州新区的16条生产线含水性涂料、水性墙纸、水性合成革等已全部建成投产,目前已接到订单金额超过50亿元。水性科天将按照兰州新区水性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装饰建涂材料、家具材料、合成革、功能化和智能化等产业集群,在兰州新区打造一个千亿级水性材料产业园。正是因为兰州新区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陆续引进了中国铁建、绿地集团、正威集团、中外运等38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在此投资兴业。


    兰州新区厚待大企业,也不怠慢小企业。为了支持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把办公环境好的新办公大楼腾退出来,搬到新区初创时的老办公地址办公,把新办公大楼改造为产业孵化大厦,为众多小微企业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并从房租、餐饮等方面给予优惠和补贴。同时,出台了《兰州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发展扶持办法》,“十三五”期间,兰州新区将采取措施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进行支持。

 

 

图片说明:这是航拍的兰州新区已经投入使用的兰石高端装备产业园区(来源:新华社)。


    四是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兰州新区充分发挥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园区指挥部的协调服务作用,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目前,兰石高端装备、四联光电、科天集团等45个大的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还有绿地智慧金融城、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等164个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部分已建成投产,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五是服务配套能力得到提高。兰州新区全面实施了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核心区120平方公里的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建成,特别是城市路网框架初步形成,累计开工建设城市道路619公里,已建成通车382公里,为企业入驻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兰州一中新区分校、民生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推进;奥特莱斯、长城影视、陕旅集团、锦绣丝路等商贸、旅游、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发展迅速,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4月28日开业以来,已吸引兰州等周边城市大批消费者光顾,新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另外,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自2015年12月24日封关运营以来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6年5月底,已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24亿美元。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透露,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正在积极申报自由贸易园区,力争尽快获批。


    多措并举推进产城融合  建宜业宜居生态家园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围绕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兰州新区提出“产城融合、宜居新城”的发展目标和“魅力丝路、活力新区”的愿景。

 

 

图片说明:这是航拍的兰州新区2号人工湖及周边环境。(来源:新华社)


    兰州市副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牛向东表示,“十三五”期间,兰州新区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的政策趋向以及甘肃省委对兰州新区“融合、高端、集约”的要求,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产城融合、产业集聚为核心,以增强区域带动力、提升影响力为目标,实施“12965”协同联动发展战略,大力提高新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将兰州新区建设为科学发展的新区、改革开放的平台、集聚产业的基地、宜业宜居的家园。


    12965协同联动发展战略,就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核心;用好和建设好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两个平台”;构建石化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行政文化园区、科教研发园区、南部综合产业园区、机场北高新园区、综合保税区、飞地经济产业园区、临空经济产业园区等九大园区,培育壮大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集群,实施政策制度、融资扶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色生态等五大保障措施。


    到2020年,兰州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是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基本确立;二是西部地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孵化基地基本建立;三是区域发展的引擎功能全面提升;四是宜居宜游生态新区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到2018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届时,职教园区全面建成,入驻兰州新区的11家职业院校实现招生,“十三五”末在校学生将达到15万人,带来新区人口的快速集聚和消费的快速增长。长城影视、陕旅集团等一批提升城市品位的文旅、会展等项目陆续建成,将为“十三五”时期新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重大机遇。随着第三产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将随之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预计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


    兰州新区还将打造全省大数据产业基地,推动信息服务业较快发展。


    据牛向东表示,兰州新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举措和重点任务包括:


    一是推进产城融合,优化空间布局。贯彻甘肃省委“融合、高端、集约”发展要求,实施质量立区,提升城市品味,发展高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人才集聚。建设融“生产、生活、生计、生态”于一体的新区。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空间布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创新驱动、绿色智能、服务共享、管理一流的九大园区。


    二是适应新常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现代制造产业,以“互联网 ”为平台,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核心,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为平台,内育外引,构建高品质、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基地规模化、品种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四化共进”,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玫瑰深加工、高原夏菜生产加工、畜产品定点屠宰分割加工、光伏农业推广示范、现代农业物流等五大基地。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构建“两港”(铁路陆港、空港)、“三网”(铁路网、公路网、城市路网)的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体系,推动新区与市区实现同城化发展,形成新区与周边城市的紧密联系、互动融合、向西开放的重要基础。延伸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城市有轨电车系统,构建城市综合管廊系统,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运营水平。


    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四大工程,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工程:重点打造一核心(产业孵化大厦)、两平台(纬三路“十里创新走廊”和职教园区创新孵化基地)。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建设20家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和研发机构,建设面向行业的创新战略联盟,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和绿色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产业化运作。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工程:培育百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金融结合工程:引导百亿银行及社会资金投入创新、研发、孵化与产业化,推动“双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五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及与服务业、工业融合发展转变,传统农村向新型城镇和美丽乡村转变等三个转变,加快三镇转型,延伸服务功能和城市生活保障功能,有序推进保留村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强化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进程,完善居住证制度和人口信息管理制度。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实施“一村一品”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六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坚守生态红线和环保底线,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新区沙化土地退耕还林工程等十大生态工程和新区植物园等八大民生工程,建立生态安全防护体系。


    七是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共享发展改革成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成职教园区,11家职业院校入驻实现招生。引进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到新区办分校,建成兰州一中、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等优质特色高中5所,改造和建设初中8所,小学20所,幼儿园30所。优化卫生计生服务,建设1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三级中医医院、2所二级综合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量达到4.5张。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新增城镇化就业人数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98%以上。


    八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国际产业合作,重点打造马来西亚清真产业园和中韩产业园,建设好中俄文化合作项目。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为支撑,争取设立兰州自由贸易区,推动综合保税区与新区铁路口岸、空港的联动,实施与国内其他口岸的大通关合作。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内城市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探索在新区建立外贸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共同开拓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市场。


    九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加快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市场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四单一网”要求,推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规范政府职责权限,提升行政效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加快金融要素集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信用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兰州新区办事处包车迎接农民工返岗复工
  • 兰州新区有序复工复产
  • 甘肃兰州蒙牛学生奶为兰州新区教育局捐献一批防控疫情物资
  • 兰州新区50多家企业复工复产
  • 甘肃首条医用口罩生产线将在兰州新区开建日产50万副
  • 防疫生产两不误——兰州新区企业复工见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