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失衡凸显“长短板” 看病难迟迟未解决

时间:2016-01-08 09:16来源:大西北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需要看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效应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决定着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水平。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补短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正是抓住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点。补短板就是给供给侧改革做“加法”,即针对当前供需失衡的主要问题,补足供应短板,进行产业升级,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增加有效供给。专家指出,各项重点领域的短板补好之后,可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的活力,开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结构失衡凸显“长短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在保障了较为充裕的商品供应的同时,严重的供给结构失衡也日趋凸显。

  一方面是低端产品严重过剩,大量库存积压,僵尸企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大飞机、芯片等产业经济方面的高端技术产品和核心技术能力却相对缺乏。

  不仅如此,跟民生紧密相关的一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板现象特别突出。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由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迟迟未能解决;由于教育服务供给不足,孩子们上学难,教育收费多而乱。这些短板已不单单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此外,“短板中的短板”农业和农村问题,也同样凸显在供给上,中低端供给较为充足,放心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又明显不足。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多次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

  “经济社会的不同领域发展呈现‘长短板’在所难免,但不能任其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短板重点体现在产业经济方面,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环境建设等领域也不容小觑。过去我们在产业等领域留下了很多欠账,一些短板亟须补齐,否则容易给未来的经济发展留下隐患。

  给供给侧改革做好加法

  短板究竟应该怎么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出了“药方”:通过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等方面扩大有效供给。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靠供给侧的改善补上短板,给供给侧改革实现途径做“加法”。

  当前,我们正进行着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研究核心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保护建设等,就是在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多方面消费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强大投资性需求,消化钢铁、有色金属、水泥、汽车等方面的产能过剩,将许多因为总量需求不足而效益低下的所谓“僵尸企业”拯救出来。

  “补短板实际上就是‘清障碍’,更进一步则意味着‘强根基’,重在不断地扩大有效供给。”宋清辉指出,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比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必须减少行政审批,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必须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才能解决“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要看到,完成这些重点任务,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只有进行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效推动这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扩大供给产能过剩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有效扩大供给不等于产能过剩,只要投资是用来“补短板”、提高劳动生产率,或是补足基础设施瓶颈的,这种投资就不会造成产能过剩。

  下一步,城际铁路、地铁、地下管线,以及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新一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一系列的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都将是国内短板项目建设的重点。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经济学家陈锡康呼吁,我们要为投资正名,要提高效率增长来促进经济发展。投资需求是三大需求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也指出,2014年,我国在制造业方面的进口就有1.3万亿元,进口的都是我国不能生产,附加价值比较高,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如果在产业升级、技术方面加强投资“补短板”,这样的投资不会造成产能过剩,而且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以后,还可以增加出口。基础设施也是一样的,如果将投资用于城镇化建设,由此带来人口的集中,规模经济扩大,那就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全面禁食”标本兼治中国力斩“野味产业”黑色链条
  • 辛识平:全球抗疫彰显中国之“义”
  • 文旅部提醒中国游客暂勿前往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国家旅游
  • 新华时评:向中国“甩锅”不是抗疫的正确姿态
  • 多国政要赞赏中国高效抗疫举措
  • 当亿万只手紧握在一起……——战“疫”一线感受中国力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