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是基础坚实的中高速增长——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实际增长7%,实现了中高速增长。从增长速度看,这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取得的,来之不易。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经济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中国经济上半年实现7%的中高速增长,既有供给面的有力支撑,也受到了需求方面的较强拉动,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上半年经济增长7%与预期目标相符
近期一些专家和机构对中国经济数据提出质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不符合此前专家和机构的预期。
对此,张晓强认为,预测从来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在经济临近拐点时,预测发生偏差的概率往往还会明显加大,“不能因为实际结果与一些专家和机构的预期不符,就推断中国经济数据的质量不高。”
“一些专家和机构对二季度中国经济的预期与实际不相符,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在二季度临近转折点,而这些专家和机构事先对这种转折点的来临预测不够准确,具体表现就是没有预测到中国经济指标在6月份普遍出现好转。”张晓强说。
他介绍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在4月份所做的一季度经济分析预测报告中曾经指出,2015年二季度我国月度工业生产增速有可能呈现触底回升态势。另外,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1月份触底后,2至6月连续回升,也对经济触底回升给出了信号。
中高速增长得到了服务业的较强带动
张晓强认为,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实现7%的增长速度,主要得益于服务业的加快增长。
在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情况下,二季度服务业呈现加快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增速均加快0.5个百分点。由于中国经济近几年连续保持服务业增长快于工业和农业的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为49.5%,比第二产业高出5.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
“服务业的加速增长,弥补了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影响,发挥了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张晓强说。
中高速增长受到了总需求的较强拉动
有的专家和机构认为,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社会总需求扩张步伐放缓了,经济增长也应该有所下降才比较合理。
“这一分析对影响总需求的因素考察得不够全面,上半年社会总需求的扩张对经济增长7%给予了较强的支持。”张晓强说。
一是从消费需求来看,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轻微下降,但考虑到零售价格涨幅也有所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速大体保持平稳。
二是从投资需求来看,二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确实有所下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所下降。但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强的若干领域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有的保持高位增长。
三是从外需来看,尽管我国出口增速确实在下降,但二季度净出口呈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扩大。
中高速增长得益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还有的专家和机构认为,今年上半年7%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幅度不大,但用电量、货运量等指标增速明显回落,难以支撑7%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不协调。
张晓强反驳这种观点说:“观察不同种类经济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根据经验关系,还要考虑到新情况,特别是要注意结构变化对不同种类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影响。”
从全社会用电量来看,今年以来增长率较低,与GDP增长率的差距拉大,同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关。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由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增速降低,而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导致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的放缓。
从货运量的变化来看,由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在进行调整,主要产品产量下降,对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对经济整体增速的影响相对较小。
张晓强表示,总体来看,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确实有一些不太符合过去的经验,但这些变化更多是由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的,正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并不意味着经济数据之间的不协调。
“我们要加深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认识,并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巩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势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张晓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