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尽管遭到反对派阵营的强烈抵制,旨在强化政府对物价干预的《供应法》修正案18日凌晨在阿根廷众议院获得通过,预计不久将成为政府遏制通胀的重要政策工具。
该法案将赋予政府冻结物价或制定参考价格的权力,对企业定价、利润率和产量进行强制干预,同时对囤货惜售和利用市场垄断地位哄抬物价的企业,进行包括罚款和勒令停业最长达3个月的处罚。
为保证国内物资供应和价格稳定,政府可依据此法强制企业生产、销售某类产品,对一些重要民生物资的出口进行限制和禁止,还可通过修改税收体制,对企业生产的成本结构进行干预等等。
该法案出台的背景是阿根廷当前的高通胀和物资短缺。据报道,截至8月底,官方统计累计通胀率高达18%,民间机构预计今年全年通胀率可能超过40%。在此背景下,政府年初对193种商品采取价格管制措施,以遏制不断飙升的通胀。
市场人士认为,政府修改并强化《供应法》的逻辑起点在于,他们认为,当前物价飞涨的直接原因是产品价值链部分环节的市场集中度过高,导致一些企业滥用市场垄断地位哄抬物价谋取暴利,因此政府需要通过立法对市场行为予以纠正。
为配合《供应法》的执行,此次一并提交众院表决并获通过的法案还有建立“物价监测系统”,对企业定价和有关文件进行监督和审查,以及设立司法仲裁特别机构,对消费者有关物价问题的投诉进行强制调解。
《供应法》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权限,遭到了反对派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国家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赋予了政府官员过多的“自由裁量权”,将打击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对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阿根廷工业联合会、阿根廷贸易商会等六大行业协会打算以涉嫌“违宪”对政府提出起诉。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政府通过推行《供应法》强化价格管制的措施,确实会打击一部分借通胀乱涨价的行为,但对于遏制通胀收效不大,因为当前通胀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财政赤字和货币超发,控制公共开支和收紧银根才是当务之急,物价管制可能会适得其反,加剧物资短缺的问题。
《供应法》修正案的通过也引起农业出口部门的恐慌。当前,比索加速贬值,农业出口商囤积惜售以对抗通胀,政府则因外储不足,频频施压出口商要求出清库存向政府结汇。有媒体报道说,新法通过后,政府可能对农业出口商采取强制性措施。
阿根廷《供应法》最早于1974年首获通过,1991年后,阿根廷施行改革废除该法。2003年基什内尔总统上台并强化国家干预,宣布该法仍然有效。2006年,阿根廷政府首次引用该法对一家“拒绝向数家加油站供应汽油”的石油企业课以2300万比索(约合274万美元)罚款。(完)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