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全县年书画交易额高达2亿多元

时间:2014-02-12 11:3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中国庆阳网 点击: 载入中...

 

在镇原出土的铜质“秦诏版”是镇原书法历史的最好物证。

仅2013年上半年,镇原县就举办了全国性书法展览20多场次。

书画培训班上学生们正在认真练习毛笔字。

庞进学和老伴在自家院里展示他创作的画作。

 

 大西北网2月12日讯,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养着40只羊,种了20亩地,“业余时间”创作字画一年还可以卖3万多元钱。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书画爱好者却高达22万人以上,在全县51万人口中超过四成。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但全县年书画交易额高达2亿多元。
  
  这就是2010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的镇原县。
  
  放下锄头,拿起笔头。这是今年66岁的庞进学老人最好的生活写照。
  
  儿子和儿媳都在县城做生意,山里老家中,庞进学和今年65岁的老伴打理着一切,老俩口不仅在20多亩地里种了玉米、小麦、马铃薯以及自家吃的白菜、萝卜等蔬菜,而且还喂养了40多只羊。这些农活一点都没难住看上去身板还算硬朗的两位老人。
  
  初冬的午后,记者走进庞进学家,老人正在创作一幅八尺“富贵图”工笔画。据老人介绍,这幅将历时一个月创作的画,市场价大约可卖到6000元左右。去年一年,他创作的画卖出去了10幅,收入三万余元。
  
  凭借小时候的喜好和一点绘画基础,20年前,已经40多岁的庞进学开始学习绘画创作。干完农活就画画,冬季农闲时,往往便是他作画的高峰期。
  
  在镇原县,像庞进学这样拿起锄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的农民随处可见,全县专业和业余书法创作者达3万多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笔头、锄头一起抓的农家人。
  
  镇原流传着一句话:“家中无字画,不算镇原人”,这不仅说明镇原人对书画的钟情,也彰显了镇原的“书画现象”。一个农业县有书画爱好者达22万人以上,在全县51万人口中超过四成。
  
  在镇原山区村落庄户,这种书法氛围也毫不减弱,每户门楣上都会请当地有名的书法家写上几个字印在上面;谁家要盖新房,也会请当地书法家挥毫泼墨一番,墨宝留在房梁上。
  
  冬日里镇原乡村公路边的祁川村卫生所外略显冷清,走进屋内,村医祁富生正用毛笔练习写处方,虽然字写得有些歪歪斜斜,但足见他对书法的痴迷。
  
  为了满足群众对书画的兴趣,今年开始镇原县在县内所有文明村建设“书画屋”,免费提供笔墨纸砚,供群众爱好者临摹习画。
  
  近年来,镇原人对书画的钟情不光停留在临摹书写上,更多人看到了书画的经济效益,曾经地地道道的农民摇身一变做起了书画生意。目前,全县有书画装裱店120余家、画廊40多家。镇原人流传着“宁可少穿一件衣,也要多收一幅字”。
  
  2亿元对于一个纯农业县来说是个大数字,但镇原县年书画交易额就达到了这个数字,不可撼动的数字也证明了镇原书法在全国的地位,201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镇原为“中国书法之乡”。
  
  镇原书画文化历史由来已久,从“秦诏版”出土证明镇原书法的历史地位到“中国书法之乡”的挂牌,几千年来,不变的是镇原人对书法的痴迷、对书法的钟情、对书法的热爱。
  
  从“秦诏版”上几十个字的书法历史印证到今天交易额2亿元的大产业,演绎的正是镇原书画艺术到书画产业的蝉变和升华。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庆阳镇原为五小车辆建档案
  • 庆阳市镇原县王山头村春雪中闹社火
  • 镇原县新城乡人们扭秧歌,办起了社火
  • 庆阳镇原县人们开车转亲戚
  • 镇原县春联义写奏响“文化过年”
  • 镇原:地税局原局长挪用公款被判1年3个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