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冬日里,农村的阳光格外暖和,天格外蓝。从阿干镇西侧驱车沿硬化通畅的山路前行,两侧梯田里,阳坡上洒满阳光,阴坡上积雪皑皑。一到琅峪村就让人眼前一亮:一院院依山势坐落的房屋外墙粉刷一新,错落有致;村里小道小巷全部硬化,干净整洁;村道旁间隔数十米竖着太阳能路灯……
“这两年来,村里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大路更畅,村道也全部硬化亮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互助老人幸福院及文化活动中心,今年最后一批28户村民家通上了自来水……”村支书张才明欣喜地说,尤其今年,联扶单位援建了500吨冷库,这将解决百合存储难问题,下一步村里将成立合作社后集约化发展百合,大家的收入将更加稳定。
种百合收入破六千元
琅峪村位于阿干镇西南部,下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219户、887人,耕地面积1662亩,人均1.8亩。主导产业以百合、洋芋为主,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最近,当记者来到琅峪村时,这个山区村基础设施改善显而易见,村民们也精神抖擞。“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基础设施连年改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种植百合的收入稳步提高。”在琅峪村在互助老人幸福大院及文化活动中心门口,村民张才繁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农历)下半年,在村道全面硬化后,小街小巷也全部硬化,下雨下雪天行走更方便了,三马子行车也更安全了。据了解,张才繁家里有6口人,9亩耕地,种植4.5亩百合,其他耕地种植小麦、豌豆、洋芋等,家庭主要收入来自百合种植。
“全村仅来自百合产业的人均收入超过了6300元。”村支书张才明介绍,琅峪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种植百合,但是随着百合行情和价格起伏,村里的百合产业发展也经历了几番波动。到1999年后,百合产业逐步稳定。目前,主导产业是百合,全村百合留床面积约900亩,每年采挖百合约300亩,总收入达50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对于我们山区村来说,联扶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张才河虽然上个月刚刚当选村主任,但对全村各项事务了然于胸。张才河介绍,刚刚过去的2013年,琅峪村抢抓帮扶机遇,整合帮扶力量,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在琅峪村总投资745.5万元,实施各类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文化活动阵地、产业发展等惠民项目达9项。其中,投资71.5万元,硬化小街巷22条,共计6134米;投资18万元实施亮化工程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36盏;投资3万元,修建村卫生所60平方米护栏;投资331万元,新建存贮量500吨的百合库一处;投资73万元,新建互助老人幸福院及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投资28万元,新建文化广场一处,硬化场地500平方米,并配套健身器材;投资171万元,对琅峪沟口至琅峪村4.3公里道路进行了整治;投资30万元,整治残墙断壁5000平方米;在区扶贫办、林业局、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万元,种植树木845棵、安装垃圾台13个、购置垃圾箱40个、垃圾车2辆。
这一组组资金和项目涉及的数字,对繁华的都市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城乡二元突出的七里河南部山区村来说,史无前例。采访中,村里几位老人纷纷说:没想到,我们山区也能有这样的变化和发展。
持续发展奔向小康
“我当了15年村干部,当时,村里进出的道路不畅、吃水要到山下去挑,因电网不好电费超高,很多人用电欠费,生活条件很艰苦。如今,户户通上自来水,大路小道全硬化,还安装了36盏太阳能路灯。村民脱贫了,村子亮堂了。”村支书张才明对过去的苦日子记忆犹新,对近年来的发展更有切身感受。他说,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帮扶琅峪村以来,在市区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帮扶及整村脱贫项目的实施,琅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据介绍,2013年琅峪村实现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69户、24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就下一步的发展,张才明、张才河等村两委班子思路清晰。张才明说,通过近年来的扶贫政策及去年的双联帮扶,村里发展百合、药材种植、养殖业及技能劳务输出,为全村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将继续巩固培育。
在此基础上,2014年,琅峪村将启动联扶单位援建的500吨百合保鲜库。张才明胸有成竹地说:“今年要成立合作社,启动百合保鲜库,一方面引导全村百合种植户抱团发展,降低市场风险,稳定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发展集体经济,告别‘空壳村’时代,提升琅峪村靠自身巩固和发展公益事业的造血功能;总之要通过巩固和培育产业发展,早日奔向小康。”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qilihe/)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