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打电话到卫生局咨询,没想到值班人员不仅没接电话,还用短信回复,“是不是你妈去世了?”6日,绿春县卫生局当事值班人员承认短信是他所发,并表示后悔发出这样的短信。对此绿春县纪委已介入调查。(11月7日《都市时报》)
当下骗子电话骚扰并不鲜见,这也让一些公职人员深受其苦。估计当事人之前被诈骗电话折腾得够呛,加之把单位值班电话转至自己手机,一时间很难区分真伪,错把咨询之公当成诈骗之私。结果用对付骗子的措辞来骂咨询者,一时乌龙产生了“爆粗门”。
即便有客观原因,也无法推卸主观过错。首先,不在办公室值班还叫值班吗?如果公职人员对此心照不宣,就意味着所谓的值班制度形同虚设。而值班逃岗,往小了说是违反纪律,往大了说是玩忽职守。
其次,将值班电话转至个人手机显然属于违规,营私中忘了公责。在现实中,值班电话更多的是为了“聆听”上级精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热线。倘若公务人员经常接听群众电话,就不会对一个普通的咨询电话那么意外。
更重要的是,按公共责任以及职业要求,不应对任何来电有先入为主的防范,粗暴举动跟公职人员的身份格格不入,折射出当事人对公共责任的无视。这并非当事人的乌龙,其实折射出政府服务部门集体性的现状。在最初的服务职能设计中缺乏对公众咨询的考虑,让那些所谓的“服务热线”形同虚设。
此次“爆粗门”中的公职人员不仅淡漠公责,更反映出个人素养低下。其实近年来,通过作风与服务的一系列整顿,被问责者不乏其人。但运动性治理一结束,顽疾往往又卷土重来。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一是要把那些零散分割在各部门中涉及公共服务的职能集中起来,实现服务平台的统一,实现对公众咨询、服务、审批与投诉的专业化。二是要将运动性的内部治理持续化和常态化,逐步培养出服务意识。三是要加大对服务态度不好的公职人员的处罚力度,增大其职业风险并发挥促进作用。四是要引入公众评价和民主测评机制,形成立体化监督。一言蔽之,唯有真正将权力关进笼子,类似电话回复爆粗的事件才不会发生。
原文标题:长江日报:电话爆粗凸显公责淡漠
原文链接: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ciety/detail_2013_11/08/31074649_0.shtml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