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科普雾霾之害是治霾第一步

时间:2013-11-06 11:42来源:新华网 作者:邓海建 点击: 载入中...
  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11月5日《华商报》)
  
  在这个雾霾蔽日越来越司空见惯的年代,公众对霾的体认,大多还仅仅停留在“天气”的地步。因此,才有心情调侃复调侃,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把北京这个名词改了,换成另外的城市,也一样适用。有消息说,2日,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天津等地均出现了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华北大部分地区再度成为重灾区,北京、天津等地的空气质量指数超过300,达到严重污染。
  
  对于民众来说,雾霾对经济的影响,或者对天高云淡的隔绝,未必是最令人担心的事情。倒是以下这些消息,更为纠结人心:“江苏8岁女童患肺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雾霾危害甚至比非典更可怕”、“韩国KBS电视台3日报道称,中国的雾霾可以称作‘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大气污染’”……事实与事实之间,说法与说法之间,也许未必有板上钉钉的直接关联,但在“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的背景下,还是令人产生生存意义上的健康焦虑。
  
  如果说此前公众对PM2.5爆表的争议还停留在知情诉求之上,那么,眼下“猪血菠菜汤”等悄然流行,显然是公众对雾霾之害的担心。这样的担心也不是没有理由:一是眼下的雾霾预警还很“粗放”,不少地方对“空气重污染预警”及相关“应急措施”的发布,未能如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那么重视,一般只是在微博、电视等渠道发布,结合粉丝数量和电视开机率来看,效果堪忧。二是雾霾越发频仍,虽治理有方,在健康权益面前,民众未必能等得起规划中的“十年”。
  
  认识雾霾之害,并非是制造恐慌或危言耸听,而是唤醒全民参与的群体自觉。9月12日上午,国务院正式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被舆论称之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治理“国十条”细则,是中国治理雾霾的行动利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干净健康的大气环境,不是投入就能有产出,更不是几个部门的责任,需要一点一滴、一丝一缕的尽职与用心。由此而言,科普雾霾之害,其实也是治霾的第一步,所谓认识是行动的向导——只有认清雾霾的危害,才能有所警觉,进而增益共识、推动进程。
  
  原文标题:科普雾霾之害是治霾第一步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3-11/06/c_118022244.htm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