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七里河发展系列报道:“哑铃中枢”沦为“发展凹地”

时间:2013-08-26 22:03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谈应霞 马朋艺 点击: 载入中...
  关注七里河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哑铃中枢”沦为“发展凹地”

 
  题记:如果说,有企业想在兰州市区投资兴业,那么,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坐落于城市腹地的七里河区;如果说,有企业当下就想在兰州市区投资兴业,那么,七里河因其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而没有了绝对的优势。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兰州城市区域的扩展,新商圈拔地而起,老商圈通过扩展来焕发新颜。其中,兰州市城关区、安定区、西固区等商圈快速扩展,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此时,或许你会问,那兰州市另外一个近郊四区中的七里河区哪里去了呢?
 
  七里河区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内地盛产的丝绸和茶叶,通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和中亚、西亚、欧洲一些国家。宋、元、明、清“茶马互市”曾在这里热闹非凡,贸易发达、商贾云集,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贸易集散地,商品流通的“旱码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部被视为国家的重要装备制造基地,在“一五”,“二五”期间,这里聚集了4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里依托铁路、公路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集装箱、仓储物流行业,兴盛于兰州市区,另外,其小商品贸易等也迎为了繁荣时期;然而,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发现,作为兰州市四大核心区的七里河区的发展似乎比其它兄弟区慢了下来,其基础设施已明显滞后于城关、安宁、西固三区;而曾经可与西关十字、南关十字、东部等商贸业集中的商圈媲美的西站、小西湖商圈,这些年更是发展缓慢.......这个在兰州市来说座中四联的行政区中心区应该是兰州经济发展的最中心区,也理应的最繁华区,而实事却相反。
 
  当下,正当兰州市各区大兴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我们也时常可见一些关于重点、大型项目落地于七里河区的报道,而实事上,我们能看到的却是寥寥无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另外,相对零散的以投资企业为主体的开发似乎让七里河这个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缺乏一些整体性的规划,让人无法看到它的主旨到底是什么?其次,七里河区提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区,为何除了房地产的兴起外,我们似乎并未看出更多方面的发展,“宜”宜在哪里?还有,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和不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已经成了制约七里河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但为何迟迟得到重视和改善?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A——
 
     “黄金宝地”沦为“发展凹地”
 
  别让七里河成为兰州发展之痛
  
 
  七里河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建设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40多家,形成产、学、研、用相配套的装备制造业研发和制造基地。近些年来,随着一些企业的破产生组和“出城入园”,七里河显得有些落寞了。2013年,七里河区政府确定了该区发展的新思路,要将七里河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中心区。可是不论是居还是业还是游,都需要其它硬、软件条件的支撑,而对于基调配套设施极为滞后,公共配套服务极不完善七里河来说,这些恰恰成了困扰其发展的的阴霾,宜居宜业宜游又谈何容易?
 
  单从区位优势上来说,七里河区就象是兰州市的一条锦带,城关、西固、安宁就是紧紧系在这条锦带上的纽扣。由此可见,七里河区对于兰州市的总体发展该是何等的重要。一直以来,有人将七里河戏称为兰州发展的一柄“哑铃”。然而,多少年来,处在“哑铃”两侧的城关区依托行政文化中心的地位其发展有目共睹;西固区依托着共和国长子发展亦是蒸蒸日上;安宁区依着高校正旗帜鲜明地走向新型高科技经济文化区,其发展更是如火如荼;而作为四大核心区之一的七里河区却随着原有的轻工业逐渐衰败而似乎没有了相对鲜明的,独树一帜的优势所在,发展尤为缓慢。如何将兰州市的这柄“哑铃”举起,使其与城关、安宁、西固三大核心区比翼齐飞?如何让七里河的发展为兰州城市的发展锦上添花?这绝对不是一方的责任,它是一件需要多方联动,一起合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尤其需要这个城市的“谋篇布局“者们去思量。
 
  沉寂的“哑铃”
 
  “早在‘一五’、‘二五’时期,这里是一个工业基地,有很多的外迁企业,我们这些人都是随企业迁到兰州来的。这些年来,破产的破产,重组的重组,已经所剩无几了。”看着自己上了几十年班的地方已经变成了高层住宅小区, 操着一口地道扬州普通话的原兰州搪瓷厂退休工人苏女士悠悠地说,“现在,这里已经没有原有的热闹了,反而显得越来越沉寂。”苏女士告诉记者,早在几十年前,如今七里河最繁华的西站也仅仅是一个集市而已,而过了双桥洞,一路上分布的全都是一些厂矿企业。“机车厂啦、甘农厂啦、胶鞋厂啦、兰玻厂啦、搪瓷厂啦......”苏女士在例举这些很多已经成为历史的企业名称时,我们似乎能从她的神情之间看到曾经的辉煌。
 
  而如今,这些辉煌早已不在,留给人们的除了破旧的家属区和一些还未被拆迁的厂房外,就是一根根早已看不见“红火”的烟囱。原来的工业基地真的落寞了。 一直以来,由于地处安宁、西固与城关连接地带,有人将七里河戏称为兰州发展的一柄“哑铃”,“看似有力,若不奋力举起,就只能冰冷地放在那里。”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七里河区和城关区的GDP相差103.5亿,4年后相差146.35亿,而到了7年之后,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到了2012年,城关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26.65亿元,而七里河区仅为312.84亿元,213.81亿元的差距就是经济发展的距离。
 
  让我们反过头来看看七里河的发展史,或许我们从中能找到一些被“兄弟”们远远落在后的真由。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兰州一版城市规划中,西固区作为石化基地,安宁区作为科教区,城关区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西站所在七里河区仅仅是个过渡地带。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进一步的建设发展,七里河区在兰州二版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功能定位终于上了“台阶”,那时候,七里河区被定位为“以机械、轻工、铁路交通枢纽为主的工业区”。在90年代末至兰州四版规划没有出台前,兰州三版城市总规划对七里河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细化为“是石油机械、轻纺工业和铁路枢纽所在地,主要结合西站三级六场铁路枢纽站的建设,重点发展大型集装箱及配套项目建设,石油机械及轻纺工业以产品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稳步发展;土门墩及崔家崖地区因紧靠铁路站场及城市主干道,交通条件便利,可形成较大连片仓储区。”
 
  (而如今,走进七里河区,轻纺工业已经成了历史的烙印;大型集装箱、石油机械已经或正在筹划着“出城入园”,曾经因为紧靠铁路站场及城市主干道而交通条件便利的土门墩及崔家崖地区已经成了兰州东西唯一大动脉---西津路之痛,由于车流量过大,这一带时常被堵的水泄不通,已经严重制约了仓储物流业的良好发展。这些曾经可利用的优势不仅成了仓储物流业发展的枷锁,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七里河乃至兰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之下,七里河这个曾经的工业基地几乎成了空壳。)
 
  投资的热土
 
  虽然从地理位置来说,七里河是兰州市的中心城区,但在整体发展上,这里二元矛盾突出。在这方397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城区还不足30平方公里,而农村面积占到了370平方公里。在城市化的趋势之下,正在开发建设的彭家坪高新区和“三滩”新城区,规划建设面积就达22.89平方公里,而且将在未来5——10年内将全部实现城市化。这意味着通过“两区”建设,七里河区蜷缩在20平方公里之内的城市框架就会全部打开,城区面积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心城区。而“再造”也让土地资源极为稀缺的兰州市区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因为,在城市腹地,没有哪个地方能拥有象“三滩”那么极具优势的土地资源和近城的便利。尤其在2011年11月25日,七里河区8个项目一起签约,5个项目同时开工掀起“三滩”新城开发热潮。
 

 
  不仅如此,七里河区也于当年提出将“五坪”改造列为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五坪”地区将成继彭家坪高新区和“三滩”新城区建设之后的又一个七里河区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的热土,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为此,七里河区专门成立了“五坪”改造领导小组,在完善《七里河区“五坪”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同时,制定了“五坪”改造初步规划。据了解,七里河区将依据兰州市第四版规划和七里河区委、区政府“五坪”改造思路,“五坪”改造的地域范围包括华林坪、五星坪、兰工坪、晏家坪、彭家坪五个坪台地区,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涉及八里镇、西果园镇、彭家坪镇、西园街道、西湖街道、晏家坪街道和龚家湾街道等3个镇4个街道。改造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即基础设施改造、居民棚户区改造、旧厂区和产业提升改造、“城中村”改造、现有建筑立面改造、生态绿化改造和现代宜居环境改造。
 
  就在兰州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空间发展后提出了城市空间的东扩西进,南伸北拓的同时,城关、安宁已经开始向低岭缓丘要地。而恰恰坐落于城市腹地的七里河区却因为拥有如此大量的土地资源而成为兰州市待开发的最后一块“黄金宝地”。“两园”、“五坪”势必将就成兰州市城区投资开发建设的热土。让我们再把目光放在正在建设中的“三滩”新城区,自2010年起,这里已经成了开发商、大财团争相竞驻的热地,然而,三年时间已经过去,除了马滩的征迁安置小区和因基础配套设施不全而尚未入住的银滩花园外,所有的项目还仅仅停留在纸上。“
 
  “‘三滩’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要打造商贸金融中心区,而‘五坪’就不一样了,主要以改造为主,而似乎并未在这样难得的改造中做出一个连片开发,整体发展的明确定位,并完善相应的城市服务功能,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窘境。”一位不愿名具名七里河区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发展的尴尬
 
  眼看东部商圈品牌升级了,商贾云集,人气鼎盛,发展如日中天,而基本在同时期发展起来的小西湖商圈却已经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曾经最具优势的仓储物流行业却也因为道路、场地等基础设施的限制难以发展壮大。如今,曾经抢驻在这里的物流仓储企业一方面在顺应政策的调整积极出城入园,一方面又因基础设施的制约而在找寻下一个转折点,甚至因为硬件环境的制约和软件环境的不足,其中一些企业主也正在规划撤离。
 
  “我们之所以现在能维持经营,最主要的原因是和东部商圈的商品差异化,否则的话,这个地方真的很难做下去了。因为就一条路直来直去,没有可供停车的地方,不仅如此,餐饮服务和休闲场所不足,很难留住人的。”在小西湖义乌商贸城经营杂货的一位老板如是说。而新搬入义乌商贸中心做棉布生意的经营户因其生意惨淡而开始后悔。“我们以前在光辉布料批发市场经营,生意还算不错,但考虑到小西湖这边刚好没有布料市场,因此这边刚开始做面料市场时,我们一批人正是考虑到它的商圈效应才搬过来的,但这几年来看,生意的确不如光辉,而且感觉越来越差,有时候,一天都不来几个顾客,经营的非常吃力。”在记者采访时,整个布料区没有几位顾客,布料批发商们也是坐在各自的隔档里或聊天,或玩游戏。
 
  “我最不喜欢逛的就是小西湖,当然买个小东西还行,稍大一点的自己开车没地方停,坐公交不方便,想打个车都很难打。”说到在小西湖购物,市民黄女士连连摇头。她给记者进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前两天,由于儿子上幼儿园要做新被褥,她便到小西湖义乌商贸中心的布料市场做了一床小被子和小褥子,考虑到没地方停车,她放弃了开车。但拿到东西后,她才发现,被褥枕头一大堆,坐公交显然不合适,她决定去打车,但当她拎着一大堆东西到马路上打车时,出租车见状基本不停,好不容易拦下一辆车,司机要求她往前边走走,当她拿着东西艰难前行时,出租车司机却一脚油门开走了。“配套设施缺乏,自己有车不敢开,在小西湖购物有时候真的让人感觉很尴尬。”黄女士说。
 
  而相对于消费者的尴尬,投资商似乎更难过。一位通过招商引资在七里河做物流企业的负责人是满肚子苦水,在目前的现状之下,这位精明的商人却是无计可施。原来,自己通过招商引资来到七里河做物流业时,现在的企业原址连最起码的三通一平都没有,于是企业出资出力先建场地再建企业,但当企业建起来投入运营后,他们却要时常面对因为各方面原因百引发的‘堵门事件’,不仅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运营,也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现在只有后悔,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块地方。”该负责人如是说,“以前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而目前,在这些年的发展中,这些曾经的优势已经变成了制约企业成长的因素,相反过于集中的物流仓储业也制约了这个区域的发展,这个地方已经不适合再做物流行业了。我们也正在其它城市寻找合适的地方。那么,这一摊子该怎么办?我现在都不愿意想。”
 
  该有的思量
 
  说起对七里河的开发,不可不提到彭家坪,这个最初被确定为的工业园区而在几年的建设中因为基础条件所限而无果而终,遂又被定位为高新园区,几年过去了,真正的高新企业却没有入驻几家,发展依然不容乐观。而目前,不管是“三滩”新城区还是“五坪”改造的开发建设,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幢幢现代高层住宅小区拔地而起的同时,基础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为什么一个区域的功能在反复的试验中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为何一提开发就是盖房子,如今不管是走进“三滩”还是“五坪”,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住宅小区。为什么在大家抢着盖房子的同时,没有去同步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呢?如何打破这一僵局,让七里河的发展速度得以提升,让人们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
 
  显而易见,不论是园区建设,还是“五坪”改造,还是“三难”新城区建设,它将势必加速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急速膨胀,而目前,服务配套设施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了制约七里河区发展的最大问题,但是,这同时也是七里河发展的机遇与商机。辖区内不断增加的人口在教育、医疗、休闲、绿地、购物等一系列社会服务上的巨大需求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而这个市场的集聚和辐射需要政府、开发商、入驻企业形成一个多方合力的局面。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针对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等薄弱环节,由政府主导积极引进带动力强的商贸项目,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加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力优化区域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只有变过去的“筑巢引凤”的发展思路为“引凤筑巢”,才能打开束缚七里河的枷锁,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各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区域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短缺,并最终达到配套服务要素集聚和辐射功能。
 
  有人提出,单一的盖房子是不能实现城市化的,相反,会阻碍城市化进程!所以,七里河应该吸取雁滩曾经无序开发的经验教训,应该以做大七里河的概念,从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角度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规划,区分功能,连片开发,同步进行,从而做到开发一处成熟一处。且不说这种提法的正确与否,就目前存在的开发建设速度缓慢,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严重滞后等问题,真的值得决策者们好好的思量。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