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时间:2013-08-09 20:5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吴永隆 陈东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8月10日讯 日前,第五届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我省西和县一年一度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因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女性之多,在全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在本届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就该文化的内涵、外延,以及如何传承保护提出广泛研讨。


  本届论坛以“西和乞巧民俗与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为主题,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文化厅主办,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中共西和县委、西和县人民政府承办。


  在本届论坛上,三十余位民俗文化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和学者,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代表,在京的陇南籍优秀人士代表,陇南市及各县区的代表出席论坛开幕式。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璠,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顾问、中国民协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柯杨,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史学院副院长叶春生,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逵夫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据介绍,第五届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作为西和乞巧女儿节10项系列活动之一,目前已进行6项(乞巧音乐创作活动,专家学者田野考察,乞巧文化摄影采风活动,制作乞巧电视宣传片、微电影、动漫、连环画,创作乞巧歌舞节目、网上乞巧活动)。乞巧文化高峰论坛之后将继续举办出版学术著作和论坛文集、民间乞巧活动、乞巧文化推广普及等活动,届时将为甘肃西和乞巧文化传承推广再注活力。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


  乞巧文化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乞巧文化,孕育于陇南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陇南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陇上江南”之称,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中国大秦帝国的发祥地,也是孕育和发展秦文化的摇篮。众多民俗专家考证后一致认为,乞巧文化及逐渐演变形成的乞巧节,是起源并流传于现今甘肃陇南市西和、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并随着秦帝国的不断强盛,逐步在全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区内盛行,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参加乞巧活动的多为“闺中待嫁”的姑娘,乞巧节也被称为“女儿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乞巧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女儿梦想。”孙雪涛指出,乞巧是集崇拜信仰、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承载着中国女性独有的期望和梦想。一年一度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因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女性之多,在全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因其历史传承的广泛性、独特性和珍贵性,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和县被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孙雪涛指出,乞巧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离不开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支持。陇南将借助中国乞巧女儿节,大力发展乞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有效对接、完美融合,让乞巧文化这朵奇葩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区首席代表汤竹丽---


  乞巧节使女孩们对未来做好准备


  汤竹丽指出,乞巧节是有关女孩儿的节日,她们会成长为未来的成熟女性。通过教会女性重要的价值观念和传承智慧,这个节日使得女孩们对的未来生活做好准备。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之所以重要,一是因为它引起大家对女性在社会中扮演多重角色的关注;二是因为它提醒了我们,尽管在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方面已取得巨大进步,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三是本次论坛让我们相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共同克服仍然存在的困难,以确保今天的女童,未来的妇女,当他们长大后会被像男性一样平等对待。


  “我期待有一天,陇南乃至全中国的女性志向高远,努力成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成为大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甚至成为中国的国家主席,对我而言,这正是乞巧的终极意义所在。”。汤竹丽对中国(西和)乞巧文化发展提出了美好愿景。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


  两把“利刀”保护非遗


  乌丙安指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西和七夕乞巧节项目,从2008年第一批扩展项目申报成功到2013年的今天,经过了几年来有组织的抢救,科学的修复,有计划的维护和有效的传承,得到了健康有序的传播、弘扬和上规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有示范性的大型文化空间非遗项目之一,发挥了它强大而切实的文化影响力。


  就探索在社会转型新形势下非遗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乌丙安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依法保护: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0周年,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2周年的重要年份。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词是“人人都是遗产的主人”,正是为了唤起保护遗产的全民自觉,突出人人依法保护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责任和义务;二是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精神文化积累下来的财富。因此对它的保护和研究,不同于对政府管理下的一般性生活事务的处理方式,它只能用人文科学的知识理论和作业方法,遵循人类文化法则加以处理,才能科学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更多详情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中国邮政甘肃省分公司在兰州市推出“平价蔬菜箱”
  •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常书鸿敦煌艺术专项基金成立暨花
  • 铁路春运售票一周售出火车票17.5万张
  •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建设美丽工厂
  • 我省“高漠”新能源环卫装备亮相2019年中国环境卫生国际博览会
  • 上千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近5万 中国兰州·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本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