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真切触摸到他们的生活
城市“三无”、困难“空巢”及低收入老人,农村“五保户”老人一般被认定为A类老人。那么,这个群体的老人真正需要什么?如何才能服务好这些老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连日来,铁路西村何家庄的社区老龄专干与民政局干部一起走访了辖区12位需要扶助的“A类老年人”。走进这些老人,社区工作人员真切的触摸到了他们的生活现状……,也了解到他们的真正需求。
镜头一
希望孩子能多来看看他
下午的阳光斜射过来,穿过阳台昏黄的玻璃之后,已经不再那么刺眼了。
在王奶奶五十多平方米的家里,记者见到了王欢老人:“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78岁的王欢老人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空巢老人的心态。家住铁路局的王欢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丈夫去世快三十年了。这么多年来,她硬是靠着自己努力工作将几个儿女拉扯大了。供他们上学、给他们找工作、结婚,等忙碌完了,自己也老了。儿女们工作忙,每个星期来看她一次,每次都提着好吃的,“以前生活困难,想吃好点没有条件,现在生活好了,可是好多东西都舍不得吃不成了。”。
王奶奶最高兴的事就是儿女们来看她。说起儿女,她一脸的高兴:“我的娃娃们把都挺孝顺,我还是挺幸福的。” 王奶奶每个月有四百多元的退休工资,儿女还给她钱,钱是够用了。可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心里发急、发慌。
有的老人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可是,他们还不得不为生活困难的儿女想办法。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张胜利一个人。为了生存,张胜利把房子收拾了收拾,自己住一间,把其他两间租了出去,“这样能有点收入,我的儿子都没有房子。记者见到老人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弯下腰在垃圾箱里找饮料瓶子。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儿子今年35岁了,还没说上媳妇,我得为儿子想办法呀……”张大妈摇摇头,无奈的表示,“我的腿脚不好,还要看病抓药,我心里急啊……”
张大妈家里的房客告诉记者:“老太太很可怜,儿子已经好几年没来看她了,偶尔打个电话回来,还要在电话里和她吵架,埋怨张婶……”
镜头二
自己生活更好
在铁二小附近居住的老人王庭正在家里做饭,家里的家具全都干干净净,鱼缸里的鱼儿,游的正欢,盆子里的花草盛开着。王老的脸色红润,精神状态很好。
王老告诉记者:“我由于没有工作单位,也就没有工资,儿子为了照顾我,要我过来与他们一起生活,可是,生活在一起总是有些不方便。我和孩子们一起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身上,有些地方我看不惯。我最痛恨浪费,有时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那些剩下的菜他们就要倒进垃圾篓,我不让倒掉,想着下顿热热再吃,可是他们说什么吃剩饭有害健康,不听我的。这让我非常生气,结果弄得大家不高兴。”
“以前,我住在儿子家里,说是给我做伴,可是我很累,住了两年,我要睡觉,他们要看电视,我起床了,他们睡懒觉不起床,也可能是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时间一长,大家都不自在,孩子与我的口味不同,我做的饭他们老是吃不惯,后来我让儿子给我租了间房,我还觉得轻松了,想吃自己做点,不想吃就凑合一下。我也不整天呆在家里,早上出门溜溜弯,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日子安排得很紧凑。”
“现在他们能够经常来看我,给我做做卫生、陪我说说话,我就满足了。”王老说。
镜头三
空巢老人生病最难心
两周前,家住和政东街铁二小对面家属楼的蔡女士连续三天没看见对门78岁的王志诺老人了,楼栋里的邻居都有些担心,敲王奶奶家门也没人应。好在邻居知道王奶奶侄子的联系方式,大家找来王奶奶的侄子,打开了王奶奶的家。
床上的王奶奶面色憔悴,有气无力,看见家里来了人,王奶奶的眼泪出来了,“病了好几天了,下不了地,叫人的力气都没了……”
王奶奶独自生活,没有子女,老伴已经过世,独居的境遇让老人每天都很担心。老人说,最害怕的是生病和出现意外。
王奶奶被邻居和侄子送到医院,身体康复了,邻居们很热情,经常来陪奶奶说话,可没想到,王奶奶从此依赖上了邻居,动不动就给邻居打电话,让邻居陪她说话。“奶奶有点缠人了,把我们当成依靠了,可我们毕竟不是家人,大家也不能每天照顾她。”蔡女士说。
有困难 社区贴心帮扶
86岁刘耀老人没有子女、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属于典型的“三无老人”,多年来老人家一直独自居住。七年前,老人在外出捡垃圾时不慎摔了一跤,这让老人的生活雪上加霜,由于膝盖骨受到损伤,老人不得不每天卧床,由于没有子女的照顾,老人每天的吃喝拉撒就只有自己照料。好在有社区的“一帮一帮扶”。“奶奶,你这几天身体怎么样,我们要来看看你,你不出门吧?”记者在社区采访时,恰逢社区书记工作人员给老太太打电话的场景。
刘老人说,“洗衣、做饭等一些简单的家务都能独自做,但擦玻璃和水电维修等技术活就没办法了,好在有社区的帮助,经常来慰问我,还帮助我办理低保。很是感谢啊。”
志愿者陪伴 老人不在寂寞
近几年,有不少社区招募了一批青年志愿者,让他们和空巢老人结对子聊天。“当年我年轻的时候,长得挺帅的……”张老幽默的一句话惹得大家笑了,老人们给志愿者们讲他的人生经历。“老人饮食要清淡一些,晚上不能吃太饱……”两名志愿者给老人讲起了保健知识……
青年志愿者和老人们聊着。老人们神采奕奕,讲述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有些不爱说话的老人听志愿者们说学校和家乡的事情,不时捂着嘴笑着。一位老人说:“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我们年轻时候的样子,我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
这个社区组织辖区12位空巢老人与志愿者结对子。两名志愿者对应一位老人,签爱心服务卡,结成对子。志愿者每月最少要到老人家中走访两次,陪老人聊天,将老人的困难和需求反馈到社区,帮助老人清理卫生、整理家务。社区每月还会开展一次社区空巢老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交流谈心活动。
或许,只有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儿女们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其实,大多数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的关爱。
日间照料中心:老人的又一个家
“这里好啊,这里的年轻人对我们特别好。”73岁的张姨是空巢老人,她来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一个多月了,“以前我一个人,吃饭就是凑合,不饿就行。到了这里,吃饭按时,都是工作人员给我们端到桌子上,有礼貌地叫我们吃饭,吃过饭,我们就下跳棋、打麻将、读书看报,干自己喜欢的事。睡午觉的时间到了,又安排我去睡觉,下午按时叫醒我,吃药的时间到了,又把水和药递到手里,比儿女还贴心啊,晚上,工作人员就把我送回家……我心里可高兴了。”张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话。
63岁的王华老人正在阳台上看报,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我来这里以后吃胖了,这里的书也好看。”
王老师老两口和女儿住在一起,因为脑溢血,王老师的记性受到了一些影响,女儿怕他出门忘记锁门,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这种情况下,王老师不想出门了,就整天在家里闷着。时间一长,老人变得不爱说话了。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后,女儿动员父亲白天来这里,结果这一来,王老师就不想走了。中心有各种书籍,有历史的、文化的、养生的,他都喜欢看,睡了午觉后,工作人员还领着他出去遛弯儿,还带他参观了博物馆……来这里时间不长,王老师的女儿发现父亲的心情开朗了,话也多了。
如今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成王老师白天生活的家,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外,还有人陪他说话、陪他打牌,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了。
虚拟养老院 照顾老人方方面面
86岁牛秀清是一个三无老人,几年前,他不慎摔了一跤,这让老人的生活雪上加霜,由于脊椎受到损伤,老人不得不每天卧床,由于没有子女的照顾,老人每天的吃喝拉撒睡全部都在床上。“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全天候的照顾,还是按虚拟养老院来洗个衣服、做个饭的简单方式,对老人来说肯定不行!”回想起照顾牛奶奶的这些日子,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员王甲辰感慨颇多。王甲辰告诉记者,鉴于牛秀清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这种情况,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特派专人对牛秀清老人实行了24小时的全天候照顾。距老人受伤已经过去5个多月了,在王甲辰的精心照料下,牛秀清的褥疮不但痊愈,而且身体也在逐渐恢复当中。昨日上午,记者在牛秀清老人的家中看到,虽家徒四壁、重病在身,但老人的心情却非常好。看到虚拟养老院的人时,牛秀清双手伸出大拇指,用尽全身的力气一遍遍地重复着两个字:“感谢!感谢!感谢!”
记者了解到:对于城市“三无”、困难“空巢”及低收入老人,农村“五保户”老人经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审批,可纳入A类老人的老人们又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为四类,四类老人可以分别享受到:生活照料。负责老人自身卫生清洁,清洗老人衣物(若老人子女在本地,不负责清洗老人贴身衣物),生活物品代购,各类费用代缴。若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要负责老人饮食。家庭保洁。负责老人房间及厨房、卫生间地面、墙面、窗面、桌面的清洁。所需材料成本由老人支付。物业维修。负责老人房间上下水、暖气、电路维护。特别是 A4类老人的陪护服务范围是:照顾老人起居,协助进行自身清洁;负责老人每日三餐,协助老人进食、饮水;协助老人大小便、翻身、功能锻炼;护送、协助老人进行检查、理疗、治疗康复活动;负责清洗、消毒老人衣物,清洁消毒老人的脸盆、茶具、痰盂、便盆等生活用具;及时将病人的有关情况告知护士或医生。
如今,每个街道社区与虚拟养老院合作都为空巢老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比起以往,他们开始更关注A类老人的精神需求。
(责任编辑:鑫报)